下载此文档

皮炎湿疹和脂溢性皮炎.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皮炎湿疹和脂溢性皮炎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1. 概述
2. 接触性皮炎
3. 湿疹
4. 特应性皮炎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概况
皮炎和湿疹是一组关键发生于皮肤浅层 炎症反应性疾病, 可由多个内源性和外源性原因单独或共同作用引发, 发病机制较复杂。
临床上多有瘙痒表现, 皮损表现从红斑、丘疹、水疱到糜烂、结痂、鳞屑或苔藓化, 尤以群集性 丘疱疹为特征。
组织学特征为表皮内海绵形成和水疱, 伴有不一样程度棘层肥厚及浅表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等。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 是因为接触某种物质后在皮肤、粘膜接触部位发生 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依据接触物 刺激性或致敏性不一样分以下两种:
1.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 接触物本身含有强烈刺激性或毒性, 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均可发生皮炎。其共同特点包含:
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
无一定潜伏期;
皮损多限接触部位, 边界清;
停止接触后可消退。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系接触变应原引发 皮炎, 致敏物本身无刺激性或毒性, 大多数人接触后不发病, 仅少数敏感个体引发炎症反应。此型皮炎关键是T细胞介导 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通常首次接触不发病, 再次接触时通常24-48小时发生皮炎。
【发病机制】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致敏因子(半抗原)
皮肤表皮细胞膜 载体蛋白
朗格汉斯细胞 HLA-DR抗原
}完全 抗原复合物
表皮真皮交接处移动
T淋巴细胞致敏
}
记忆T淋巴细胞
效应T淋巴细胞
经血流播及全身
再次接触致敏因子
产生显著炎症反应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共同特点是:
有一定潜伏期, 首次接触后不发病, 如再次接触一样致敏物才发病。
皮损往往呈广泛性、对称性分布。
易反复发作。
皮肤斑贴试验阳性。
接触物分三类: 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
动物性: 动物 皮、毛和羽毛; 毛虫、隐翅虫等动物 毒素。
植物性: 植物叶、茎、花、果, 如漆树、生漆、荨麻、除虫菊等。
化学性:
金属制品与化工原料: 镍盐、柏油、对苯胺、甲醛;
一些外用药: 汞溴红、清凉油、中药药膏、正红花油、磺胺 制剂、橡皮膏、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化妆品: 一些香料、香脂、染发剂、油彩等;
农药: 敌敌畏、乐果等杀虫剂;
其她化工制品: 橡胶、塑料、化纤制品、洗衣粉、洗涤剂等。
【病因】
急性接触性皮炎:
发病部位: 接触部位, 通常与接触物大约一致。
皮疹特点: 红斑、丘疹、丘疱疹, 界限清楚; 严重时红肿显著, 并出现水疱和大疱, 疱壁担心、内容清亮, 水疱破后 呈糜烂面, 偶然发生组织坏死, 溃疡。
自觉症状: 皮疹部位瘙痒、灼痛。泛发全身时可伴有发烧、畏寒、 恶心、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病程: 病程较短, 去除接触物和合适诊疗, 1—2周内痊愈。留有 临时性色素沉着。
【临床表现】

皮炎湿疹和脂溢性皮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之乐
  • 文件大小11.47 MB
  • 时间202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