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食物介绍
关键内容
药食同源概论
药食同源食物目录
常见食物药膳价值
药食同源 概念
中药与食物 渊源、根源是相通 , 也能够说很多食物即药品, 二者间没有绝对 界线。
“药食同源”思想 最早缘起起源于《淮南子•修务训》记载: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水泉之甘苦, 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 曰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 无毒者可就, 有毒者当避。
在药食同源 理论基础上, 古代医学家将中药 “四性”、“五味”原理用到食物之中, 认为食物也有“四性”和"五味”。
中药和食物 关系
中医治病最关键 手段是中药和针灸。中药多属天然药品, 包含植物、动物和矿物, 而可供人类饮食 食物, 一样起源于自然界 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 所以, 中药和食物 起源是相同 。
有些东西, 只能用来治病, 就称为药品, 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 就称为饮食物。但其中 大部分东西, 现有治病 作用, 一样也能看成饮食之用, 叫做药食两用。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 它们既属于中药, 有良好 治病疗效, 又是大家常常吃 富有营养 可口食品。
药食同源 渊源以及发展
“药以祛之, 食以随之”
“谷肉果菜, 食养尽之”
“空腹食之为食物, 患者食之为药品”
药食同源 渊源以及发展
原始社会: 人类为了生存, 采集野果、种籽、植物根茎果腹, 才有区分对人有易或者有害动植物 初步认识;
氏族社会: 神农尝百草, 才有医药;
夏商周时期: 农耕技术进步, 有了谷物, 发明了酿酒, 以后与医疗结下不解之缘。故有《》。周代 《》更把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最早记载食品药用 经典医著:
《黄帝内经》半夏秫(shú)米汤, 其中秫米即是薏米;
《神农本草经》将药品分为上中下三品, 其中上中品多是补养 药品;
《伤寒杂病论》113方中广泛使用既是食品, 又作药用 有: 大枣、甘草、茯苓、梗米、葱白、生姜、干姜、五味子、阿胶、土瓜根、蜂蜜;
《金匮要略》262首方剂中除应用上述药品外, 更有当归、羊肉、猪油等。
食品 药用价值
药食同源食物目录
卫生部公布 《相关深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 通知》中, 要求药食同源种类共有101种: (序号、物质名称、植物名/动物名)
1 丁香 丁香
2 八角茴香 八角茴香
3 刀豆 刀豆
4 小茴香 茴香
5 小蓟 刺儿菜
6 山药 薯蓣
7 山楂 山里红
8 马齿苋 马齿苋
9 乌梅 梅
10 木瓜 贴梗海棠
11 火麻仁 大麻
12 代代花 代代花
药食同源食物介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