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胡希恕伤寒论坛讲座》摘记.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胡希恕伤寒论坛讲座》摘记
LT
《胡希恕伤寒论坛讲座》摘记
1、温病不能发汗,又不能吃泻药,更不能用火攻,只能用白虎汤。真正的温病实证(表现为说胡话,大便干,下同时用强壮滋阴解热药活不用生地用人参也可),可用大量的麦冬30克、生地配合白虎加大黄。
2、疾病伊始有两类表症:有发热恶寒的,是发于太阳病,无热无寒的是发于少阴病。
3、表症发汗后就是桂枝汤发汗后表不解还用桂枝汤,那么麻黄汤发汗后表不解可不能用麻黄汤了,也用桂枝汤。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用药有个定法:发汗后,下之后这个表不解,太阳病不解,不能再用麻黄汤,都要用桂枝汤,可见这个桂枝汤最平稳不过了,就是用了桂枝汤,表还没有解,也还要用桂枝汤不用麻黄汤,这是定法。
4、里热大烦渴,这是白虎加人参汤证,脉洪大,身热有汗,口舌干燥,就可以是白虎汤证,但津液太伤就渴了,渴的时候就必须加人参兼养胃。
5、越婢汤(麻黄18 生姜甘草大枣石膏)主治风水,就是全身肿,脉浮,出汗,身上没大热,重用麻黄治表有水气,要发水气,麻黄非重用不可。
6、感冒者,随便吃点发汗药但要是明显小便不利,身上发热等,你要不利小便,这个表是不会解的,所以该用解表的还要用,非加利尿药不可,如桂枝去芍药加白术、茯苓方。
7、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各四两)不仅治脚挛急,也治肚子疼,下肢软也可以用,古人又称“去杖汤”;甘草小便数可以用,但如果病人有浮肿,甘草影响小便不利,更使水没有出路了,所以用甘草要多加小心。
8、凡是小便数,决不能发汗。病人感冒,但又憋不住尿、频数,说明有感冒也有泌尿系感染,先不要治感冒,先治小便频数,用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
9、“甘温除大热”不是说遇到大热就用甘温,这是错的,可是有一种需要甘温来解大热的,非用甘温不可。比如桂枝汤,是桂枝汤没有不发热的,可有一个条件,脉必须弱,人必须有津液丧失的情况,百试百验。比如甘草干姜汤,能治疗津液虚衰的厥逆,可不能遇到厥逆就用甘草干姜汤。
10、葛根是一个专务解肌的药,治肌肉痉挛,临床上无论是感冒或流感,这个人无汗、恶寒厉害,项背强明显或不显,就考虑用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没有麻黄是治疗有汗的。
所以葛根汤证一定恶风,也恶寒特厉害,他是一个清凉性、滋润性的一种解表、解肌方剂,主要治项背强几几,还能治痉病。临床凡是表不解,没有汗,恶风寒的厉害,觉得怕冷的厉害,无论有无项背强几几,都可以用葛根汤。大青龙汤是麻黄汤与越婢汤合汤,主证是不汗出而烦躁,“当汗不汗,其人烦躁”,本来应该出汗,而汗不得出,这个人就烦躁,内用石膏必须烦躁,或口舌干,有内热。小青龙汤用于外有风邪,内有痰饮,心下有水气,表不解,就是这个痰饮咳嗽这类方。 
22、人参苦、甘、偏微寒,所以阴证可用,阳证也可用,真正的虚寒,寒的厉害,真正纯阴证,人参不能用,用人参室友一特殊症状,就是心下痞硬,按着心下挺硬,食欲不振,有一种胃虚反应,要用人参。
23、麻杏石甘汤就是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因为邪盛加重麻黄,同时有热,里热不能用桂枝,故加石膏以解热,肺炎爱用这个方子,真正的汗出而喘可以用,但只能用一次不能连续用,如这个药吃了,病好一些,但热没完全去,这时不要一直用麻黄,换成其他解热清肺药,治哮喘也可以用,前提真正是汗出而喘,确实有里热。
24、桂枝还治气上冲,同时也起治心悸作用,但可得大量用,用至六、七钱没问题,不重用效果不好,由发汗过多造成心悸,加上心下这气往上冲,桂枝加茯苓治心悸更好,这是对心脏病常用治法,甘草也大量用至六钱,它治急迫。
25、感冒患者,小便不利,这是发汗没用,如果感冒又有泌尿系感染,这是别管感冒,你就给他用猪苓散治疗泌尿系感染,感染解感冒也解。
26、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要是健胃,半夏、人参、生姜、甘草都行气健胃祛水饮,另加厚朴消胀,临床用于虚胀虚满,无腹水,但肚子挺大,是气胀。对于腹胀满不欲食,欲呕,用之效好。
27、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临床上头晕多用此方,尤其心跳、头晕、小便稍不利,可加泽泻,如有贫血情况致头晕,可用本方加当归芍药散,一般头眩晕没有其他病变就可以用。
28、茯苓甘草汤用于里有停水失眠,这个方剂加上龙骨、牡蛎治心悸失眠,如遇到顽固性失眠,并有心下悸厉害,本方每每有效(茯苓12-15克桂枝10克生姜9克炙草6克生龙牡各12克),茯苓用于关于神经方面的症候多。茯苓甘草汤与五苓散区别在于渴与不渴,小便不利,渴着用五苓散,不渴用茯苓甘草汤。
29、消渴、小便不利,有发热、微热用五苓散,如此时再延迟,不利小便,这个水喝到相当的程度,再喝就要吐了,这叫做水逆,这个水逆不是五苓散证的继续,仍用五苓散。
30、临床上无论吃了其他什么发汗药,或吃泻药这个表没有解,虽是

《胡希恕伤寒论坛讲座》摘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2yuwb
  • 文件大小4.65 MB
  • 时间202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