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早 梅
唐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把颔联中的“一”字改为“数”效果如何?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一、推敲字词
千锤百“炼”的智慧
晴景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纷纷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
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耐人寻味。
经典回顾,思维翻新
菩 萨 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明确答案:
“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1分),使主题更加鲜明(1分)。
经典回顾,思维翻新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