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的形成冬虫夏草是一种特殊的虫和真菌共生的生物体。那么,冬虫夏草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冬虫夏草简称虫草,是冬虫夏草真菌的菌丝体通过各种方式感染蝙蝠蛾(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属昆虫)的幼虫,以其体内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能量来源进行寄生生活,经过不断生长发育和分化后,最终菌丝体扭结并形成子座伸出寄主外壳,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虫菌共生的生物体。入药部位为菌核和子座的复合体。自古以来,冬虫夏草一直被誉为我国“中药之王”,与人参、鹿茸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补品,位列三大补品之首。早在 1757 年《本草从新》中就有“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咳,治膈症皆良”的记载。中,入肺肾经,功能益肺、肾、止咳嗽、。中国现代中医认为,冬虫夏草能治劳咳痰血、化痰止血、自汗盗汗、及腰膝酸痛等症,在提升人体免疫力以及抗癌方面具有其他药物所无法替代的优势。现代科学还发现了冬虫夏草越来越多的神奇功效。总体而言,冬虫夏草不但对人体各种脏器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还存在某些直接抗病功能。冬虫夏草是我国青藏高原独有的一种极喜低温、高海拔、寄主专一性强的真菌,特异地寄生在青藏高原的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属昆虫的幼虫身上,历经 3-5 年才能够长成。它是虫草属真菌中特殊的一个种类,生长在青藏高原为中心地域(青藏高原及其相邻的横断山脉余脉的酷寒雪域)、海拔 3500-5000 米高寒湿润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上(集中分布于海拔 4100-5000 米的垂直高度内)。独特的地域和生长的环境,不仅仅使冬虫夏草含有多种珍奇的成分,也使得这样一个神奇的物种至今为止尚无法人工培育。冬虫夏草只产于我国青藏高原,青海产量最大,占总产量的 60-70% ,西藏次之,在四川、甘肃、云南也有少量。冬虫夏草是一种极喜低温、高海拔、寄生专一性很强的真菌,当温度超过 20℃就不能正常生长。冬虫夏草形成的过程 1、成熟的冬虫夏草真菌在寄生的幼虫头上形成子座,子座内大约有 5000 个可育的、肉眼可辨的子囊壳,内含长柱形的子囊,子囊内含子囊孢子,当子囊壳破裂, 子囊孢子散射出并且断裂成众多的次生子囊孢子,随风传播散落。 2、成熟的子囊孢子散落地面,随雨水渗透到土壤中,遇到合适的条件,子囊孢子萌发,一般在 6月中下旬蝙蝠蛾高龄幼虫被侵染,子囊孢子长出枝状芽管伸入寄主虫体,繁殖菌丝,被侵染幼虫行动逐渐迟缓并爬向靠植物根部距地面 2-3c m 的土层中,头朝上尾朝下逐渐僵死。真菌吸收寄主体内营养生长,虫体内布满菌丝,随后虫体表面的菌丝膜与土壤颗粒黏结成“虫壳”,完成冬虫夏草的无性世代。 3、当入秋后冬虫夏草开始有性世代,在土壤冻结前从被侵染的寄主虫体头部长出短小的子座。在青海玉树,9月下旬就已经可以挖到被寄生的虫体,头部的子座高约 1cm 且不露出土面,次年 5月化冻后,土壤温湿度适合子囊菌生长,子座以每天 3-4mm 的速度长出地面,形似小草,子座出土初为淡绿色,后变为紫红色, 一般在露出地面部分达 20-50mm 时不再继续生长。到6月中旬,子座头部渐渐肥大,7月下旬子囊孢子长成。8-9月逐渐成熟并从子囊壳散发出来,继续对寄主幼虫进行寄生。冬虫夏草共有 62个亚种,大小不一,有的亚种虽然长得并不粗大,但精华成分含量却并不少。因此,绝对不可以大小来评判其优劣。正宗的冬虫夏草从其生长环境来
冬虫夏草的形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