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s
基础结构系由一个多元碳 内酯环大环附着一个或多个脱氧糖所组成 一类抗生素。
14元环: 红霉素(天然)、克拉霉素(半合成)、罗红霉素(半合成)
15元环: 阿奇霉素(半合成)
16元环: 麦迪霉素、交沙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2
常见药有:
第一代: 红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白霉素等
第二代: 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拉霉素等
利菌沙 琥乙红霉素
严迪、罗力得 罗红霉素
希舒美 阿奇霉素
4
大环内酯 共性
(一)抗菌作用 快速抑菌(高浓度杀菌)
(+): 金葡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等
(-): 脑膜炎球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
:
: 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弓形虫.
5. 阿米巴原虫 立克次体 滴虫
5
(二)抗菌作用机制
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 23S核糖体(23SrRNA) 特殊靶位结合, 阻断转肽作用, 并干扰mRNA移位, 促进未成熟肽链自肽酰t-RNA脱离, 抑制肽链延伸, 而选择性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对哺乳动物核糖体无影响。
6
8
(三) 耐药机制
靶位点修饰: 细菌核糖体23SrRNA结合位点腺嘌呤残基双甲基化
灭活酶 产生: 红霉素酯酶和磷酸转移酶
主动外排系统增强
核糖体突变: 核糖体23SrRNA点突变及核糖体蛋白突变
细菌对本类各药间有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9
(四)药代动力学
碱性抗生素
吸收: 红霉素不耐酸po易破坏, 克拉、阿奇稳定易吸收
分布: 广, 进入全身各组织、体液, 红霉素可进入前列腺、在巨噬细胞和肝脏聚积, 可透过胎盘,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肝脏代谢, 红霉素影响P450抑制药品氧化
阿奇胆汁排泄,克拉霉素经过肾脏排泄
10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