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装饰语言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概述
第3章 桃花坞年画的题材及其装饰意味
第4章 桃花坞年画的装饰语言分析
第5章 桃花坞年画的装饰语言在当代设计中的延续
结论
第一章 引言
:桃花坞年画作为我国南方年画的代表,产生于明末,雍乾达到鼎盛,晚清后走向没落,抗日后基本消失殆尽。
:本文着重研究桃花坞年画的美学价值、内容题材、技艺传承以及对其他美术门类的影响,对于发扬传统文化和发展新的艺术形式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桃花坞年画《水乡风光》中的杏春桥
第二章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概述
桃花坞年画形成至今,历经了由产生到流行、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其内容、形式及风格也都产生了一定变化。
:明末到康熙这段时间称之为初始期,如下图,将《西厢记》故事置于山水园林之中,颇具意境。
《全本西厢记》对屏
:雍乾是桃花坞年画最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主要以描绘市井气象为题材,“年”味不浓,类似宋代的风俗画。吸取了西洋画中焦点透视、明暗投影的手法。如以《姑苏阊门图》和《三百六十行》两幅合成阊门全景,十分壮观。
《姑苏阊门三百六十行》对屏
:
桃花坞年画的题材和风格在道光年间发生较大变化,成为前后风格的转折点。这个时期印刷上以套色为主,粗狂且富有装饰趣味。如《芝仙祝寿》舍弃了传统敷色,富有极强的装饰性。
《芝仙祝寿》
:
桃花坞年画在在咸丰、同治年间的战乱中受到重创。晚清,政局动荡、经济萧条,桃花坞年画出现了衰颓景象。少数刻印精良的作品,也是前一时期留传下的画版,如《开市大吉》。
《开市大吉》
:
建国后,桃花坞年画由以往的刻、印为主的“复制”形式转向以画家创稿为主的“创作”形式。这一时期的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以描写居民风情、风俗为主;构图丰满、色彩丰富;“年”味淡化。如著名画家凌虚先生创作的《洪福齐天》。
《洪福齐天》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装饰语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