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四川成都龙泉2016届高三语文下册4月月考试题.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四川成都龙泉2016届高三语文下册4月月考试题.doc龙泉一中高 2013 级四月考试题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在世界上有过宗族性的血缘组织的民族不乏其例, 但像中华早期文明社会中所见的宗族组织与政治权利同构的情形, 却属罕见。古代中华文明中, 宗庙所在地成为聚落的中心, 政治身份的世袭和宗主身份的传递相合, 成为商、周文明社会国家的突出特点。政治身份与宗法身份的合一, 或政治身份依赖于宗法身份, 发展出一种治家与治国融为一体的政治形态和传统。中国古代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 其基本特点就是宗法性社会。这里所说的“宗法性社会”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 并无褒贬之意, 乃是指以亲属关系为其结构、以亲属关系的原理和准则调节社会的一种社会类型。在宗法社会中, 一切社会关系都家族化了, 宗法关系即是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即是宗法关系。故政治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 都依照宗法的亲属关系来规范。这样一种社会,在性质上近于梁漱溟所说的“伦理本位的社会”。伦理关系的特点是在伦理关系中有等差、有秩序, 同时又有情义、有情分。因此, 在这种关系的社会中, 主导的原则不是法律而是情义, 重义务而不重权利。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本位的社会是脱胎于古宗法社会而来,是不错的。从早期中国文化的演进来看,夏、商、周的文化模式有所差别, 但三代以来也发展着一种连续性的气质, 这种气质以黄河中下游文化为总体背景, 在历史进程中经由王朝对周边方国的统合力增强而逐渐形成。而这种气质在西周开始定型, 经过轴心时代的发展, 演变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气质。这种文化气质在周代集中表现为重孝、亲人、贵民、崇德。重孝不仅体现为殷商时期繁盛的祖先祭祀,在周代礼乐文化中更强烈表现出对宗族成员的亲和情感, 对人间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热爱, 对家族家庭的义务和依赖。这种强调家族向心性而被人类学家称为亲族连带的表现,都体现出古代中国人对自己和所处世界的一种价值态度。从而,这种气质与那些重视来生和神界, 视人世与人生为纯粹幻觉, 追求超自然的满足的取向有很大不同,更倾向于积极的、社会性的、热忱而人道的价值取向。在孔子与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文化气质方面, 与西周文化及其走向有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关系。没有周公就不会有传世的礼乐文明, 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 孔子对周公的倾心敬仰, 荀予以周公为第一代大儒, 都早已明确指明儒家思想的根源。可以说, 西周礼乐文化是儒家产生的土壤, 西周思想为孔子和早期儒家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政治哲学、伦理德性的基础。同时, 西周文化又是三代文化漫长演进的产物, 经历了巫觋文化、祭祀文化而发展为礼乐文化, 由原始宗教、自然宗教发展为伦理宗教, 形成了孔子和早期儒家思想产生的深厚根基。更向前溯,从龙山文化以降,经历了中原不同区域文化的融合,在政治文化、宗教文化、道德情感等不同领域逐渐地发展,并在西周开始定型成比较稳定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体现为崇德贵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天民合一的存在信仰、远神近人的人本取向。因此, 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发展的进程具有一种内在的联系, 是中华文明时代初期以来文化自身连续发展的产物, 体现了三代传衍的传统及其养育的精神气质,儒家的价值观也就成为中华文明价值体系的主流。(选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有改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世界上其他一些有过宗族性的血缘组织的民族相比, 在中华早期文明社会中, 出现了罕见的宗族组织与政治权利同构的情形。 B .商、周时期,宗庙所在地成为聚落的中心,政治身份的世袭和宗主身份的传递相合, 形成了治家与治国融为一体的政治形态和传统。 C .宗法性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点,它是以亲属关系为社会结构并利用亲属关系的原理和准则来调节社会的一种社会类型。 D. 早期中国文化的演进过程表明, 虽然夏、商、周的文化模式有所不同, 但三代以来发展着一种以黄河中下游文化为总体背景的连续性的气质。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宗法社会, 社会关系表现出家族化的特征, 宗法关系与政治关系相互等同, 宗法的亲属关系可以规范政治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 B. 梁漱溟所说的“伦理本位的社会”, 其主导原则是情义而不是法律, 重义务而不重权利, 而中国伦理本位的社会是从古宗法社会脱胎而来的。 C .早期中国文化的连续性气质经由王朝对周边方国的统合力增强而逐渐形成,在西周开始定型并经过轴心时代的发展而演变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气质。 D.“重孝”是中国文化气质的重要内容,它形成于周代,主要表现为对宗族成员的亲和情感,对人间生活、人际关系的热爱以及对家族家庭的义务和依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重视来生和神界,

四川成都龙泉2016届高三语文下册4月月考试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cweywk96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