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胶体藻酸盐伤口敷料
伤口产品目录
一、传统敷料
二、透明薄膜类敷料
三、水胶体敷料
四、水凝胶敷料
五、泡沫敷料
六、高渗盐敷料
七、含银粒子敷料
八、藻酸盐敷料
九、软聚硅酮敷料
十、 含碳敷料
十一、甲壳素/壳聚糖敷料
伤口敷料 发展
18世纪前: 多半使用自然物品, 如茶叶、羽毛、树叶及泥土等作为伤口敷料, 完全凭经验而无科学上 研究证实, 为经验医护。
棉纱布, 历史悠久。
1970年, 原始早期 半透性透明片伤口敷料开始出现。
1980到1985年间, 多个试验已证实了市场上 多个封闭性及半封闭性敷料能有利于伤口 早日愈合
1982年, 出现了水胶体片状敷料, 用于诊疗表面伤口
1984年, 多个针对多量渗出伤口用 敷料上市, 包含藻酸盐敷料、吸水性胶状敷料、糊膏型敷料、珠粒状敷料、粉状敷料等, 均各有优缺点。
90年代, 赫曼优异 “交互式伤口清洁湿润疗法”问世, 其代表产品为德湿威(TenderWet)。
二十一世纪新型抗菌敷料银敷料以及高吸收泡沫敷料问世。
干性愈合理论
伤口愈合需干燥环境, 有大气氧 参与能够促进伤口愈合, 以供细胞生长 多种生化反应所需(以后 研究证实其表皮伤口无法无法从大气中取得氧气)。
历史
20世纪60 年代以前大家在其指导下进行伤口护理;
18世纪末叶开始, 巴斯德(Pasteur) 细菌学研究开始, 为“干燥伤口愈合”观念 开始。
缺点
伤口愈合环境差, 结痂造成伤口疼, 更换敷料时损伤创面, 愈合速度慢, 不能隔绝细菌 侵入, 等。
湿性愈合理论
见解
a. 湿润环境可加紧表皮细胞迁移速度, 无结痂形成, 避免表皮细胞绕经痂皮下迁移而延长愈合时间, 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b. 湿润和低氧环境能维持创缘到创面中央正常 电势梯度, 刺激毛细血管 生成, 促进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 生长, 促进角质细胞 增殖, 还促进更多 生长因子受体与生长因子结合, 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密闭环境能有效确保伤口渗液不粘连创面, 避免新生肉芽组织再次机械性损伤, 减轻疼痛;
湿性愈合理论
c. 保留在创面中 渗液释放并激活多个酶和酶 活化因子, 促进坏死组织与纤维蛋白 溶解;
d. 渗液能有效地维持细胞 存活, 促进多个生长因子 释放, 刺激细胞增殖, 而且可能参与生长因子 传输和旁分泌过程;
e. 密闭状态下 微酸环境, 能直接抑制细菌生长, 并有利于白细胞繁殖及发挥功效, 同时预防细菌透过, 预防和控制感染。
一、传统敷料
优点: ; ; ; ;
缺点: , 创面愈合延迟; , 造成异物反应, 影响愈合; 网眼中, 换药时可引发疼痛; , 病原体易经过; , 易损伤新生 组织; 。
产品: 纱布, 合成纤维布, 塑料膜性不粘纱布, 湿性不粘纱布(如: 凡士林纱布, 石蜡油纱布等)
二、透明薄膜类敷料
由以聚氨基甲酸乙酯或聚乙烯材料制成 吸收膜, 其中敷料 一侧加有粘性材料。这类敷料适适用于相对清洁 创面, 不宜用于感染性伤口。
优点: 通透性; ; , 便于观察, 顺应性好; 伤口环境; 。
缺点: 。
产品: 聚乙烯薄膜(PVC)、夫明薄膜
三、水凝胶敷料
是由羧甲基纤维素钠加以纯净水组成
优点: 、微酸 愈合环境保护创面, 减轻伤口疼痛
、肌腱、内脏器官等, 预防坏死
缺点:
;
;
水凝胶敷料
90%纯化水——水合坏死组织, 开启机体自溶性清创过程
羧甲基纤维素钠——吸收
藻酸钙盐——参与凝血过程
高内聚性——便于涂抹和去除, 预防浸渍伤口周围皮肤
天然成份, 无添加——温和但有效清创
90%纯化水+CMC+藻酸钙盐
水胶体藻酸盐伤口敷料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