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讲课
中医儿科学概念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 用中医治法与手段, 研究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及各类疾病诊治和预防一门学科。
小儿时期是人生基础阶段, 儿科学就是研究该阶段相关疾病防治, 促进身心健康及正常发育一门综合性医学学科。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临床科学, 它现有中医特点, 又有儿科特点。
中医特点是指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儿科特点是指儿童生理、病理; 疾病分类、发病、疾病发展特征及疾病预后特点等都有自己特殊性。
现代中医儿科学特征
中医特点
中医理论体系
中医儿科学诊疗手段(预防手段)
年纪特征
生长与发育
生理与病理
喂养与保健
疾病(与内科及其她各科不一样点, 如外科、妇科、五官科、眼科等)
现代医学在中医儿科中特征
年纪分期概念表现
预防接种
生长发育评定
疾病预防与诊治
其她特征: 儿童妊娠史、出生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传染病史等。
现代医学对儿科基础认识: 全身组织和器官逐步成长; 体格、心理及精神行为均在不停发育过程中, 遗传性先天性疾病最为多见; 感染性及后天性疾病易于发生, 环境原因对机体影响也非常显著。这一时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远超成人阶段。
儿科范围和任务:
儿科学范围现有医疗, 又有预防, 又包含到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
现在任务是防、治结合, 长远任务当以“健康儿童、为人类未来”为出发点, 为改善下一代体质而倾注全力(如计划生育、孕前及产前保健、降低先天畸形和智能低下,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等都是关键妇幼卫生项目; 围生期保健、新生儿及婴儿保健及托儿所、幼稚园、中、小学校儿童保健都是关键儿童保健工作。)。
儿科学与成人医学不一样点
解剖方面(各个系统如呼吸、消化等)
生理方面(如年纪越小, 生长越快, 热量需示越大: 成人209J/KG; 儿童460~502J/KG)
疾病方面
免疫方面
诊疗方面
预后方面
预防与诊疗
儿内科与其她各科协作
案例一
肺风痰喘案
[病者] 王姓孩, 年一岁二月, 住琶山。
[病名] 肺风痰喘。
[原因] 素因儿衣太厚, 内有伏热, 继因风伤肺而暴发。
[症状] 身热面红, 顿咳抱首, 痰鸣气壅, 忽然大喘, 胸高鼻煽, 右胁陷下。
[诊疗] 脉不足凭, 看指纹青浮而滞, 此内经所谓“乳子中风热, 喘鸣肩息”, 龚云林所云: “俗称马脾风”也。小儿最多, 病势最急而险。
[疗法] 必先辛凉散其风, 故以薄荷为君, 辛润(害谷)其痰, 故以梨汁、姜汁为 臣, 然病势如此急烈, 不得不用抢救之药, 故以保赤散为佐, 庶能降痰如马, 使以白蜜, 不过缓保保赤散之烈性而已。
[处方] 薄荷一厘 雪梨汁一杯 生姜汁两滴 净白蜜一小匙, 上药和匀, 器盛, 重汤顿一时许, 调下保赤散三厘。
[效果] 一剂即大吐痰而热退, 二剂喘鸣已平, 即能吮乳。原方去保赤散, 薄荷霜, 加鲜桑沥一小匙, 疾竟全瘳。
(保赤散: 出自《古今医方集成》, 又名保赤万应散; 方为巴豆霜、天南星、六神曲、朱砂。散剂, , 半岁至周岁服一袋; 周岁至四面岁服两袋, 白糖水调服。录至《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中医诊疗上特点
病机特点
诊疗特点
剂型特点
疗效
中医儿科学三个基础特点
生理、病理特点与成人不一样
病种、病因与成人与不一样
疾病预后、诊疗与成人不一样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其生理、病理、预防、护理及疾病发生、发展都有其本身特点。
小儿疾病在病因上较成人单纯, 以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先天原因居多; 肺、脾两经疾病 占大多数。
对一些疾病含有易感性, 如水痘、麻疹、手足口病等; 对一些疾病则不易罹患, 如中风、冠心病、前列腺炎等。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一、中医儿科学萌芽时期二、中医儿科学形成三、中医儿科学发展四、中医儿科学新时期(中国成立后)
一、中医儿科学萌芽期(远古~南北朝)
① 《五十二病方》: “婴儿病痫”、“婴儿瘛”《说文》: “瘛, 小儿瘛病也”。
②《内经》: “乳子而病热”“乳子中风热”、“胎病”。
2. 小儿医: 扁鹊。“小儿医” 是相关儿科分科最早记载。
① 《黄帝内经》: 叙述了小儿生长发育、体质特点、先天原因致病, 泄泻、喘史等病证诊疗与预后。
《内经》中相关儿科理论:
《灵枢卫气失常》“十八已上为少, 六岁已上为小”;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 齿更发长; 丈夫八岁肾气实, 发长齿更”。
《素问通平虚实论》“乳子而病热, 脉悬小者何如?歧伯日: 手足温则生, 寒则死; ”“帝日: 乳子中风热, 喘鸣肩息
中医儿科学讲课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