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特色报告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特色报告
广州中医药大学
二○○八年五月
目录
一、历史积淀形成重经典强临床的中医人才培养理念…………1
(一)重经典强临床的中医人才培养理念的形成过程…………1
(二)重经典强临床的中医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内涵…………4
二、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的探索与实践…………………………6
(一)创立并不断完善经典教学新体系…………………………6
……………………7
…………7
…………………8
………………8
…………………9
(二)深化临床教学模式改革……………………………………10
(专科)优势提升中医学类专业建设内涵……11
……………………12
……………………13
……………………14
“院院合一”体制有力保障中医临床教学………………16
三、坚持特色办学的成效与影响…………………………………18
(一)培养优秀中医人才成效显著………………………………18
……………………………………………18
…………………18
—Ⅰ—
……………………………19
………………………………………20
(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影响深远………………………………20
………20
…………………21
………21
………21
—Ⅱ—
重经典强临床
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
我校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中医药院校之一,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本科教学与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关系,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理念与特色。那就是:植根于广东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遵循现代高等教育规律和中医药教育特殊规律,不断诠释、丰富和发展重经典、强临床的中医人才培养理念,用于指导现代高素质中医人才培养实践,取得一系列丰硕的成果。重经典、强临床,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的办学特色已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历史积淀形成重经典、强临床的中医人才培养理念
(一)重经典、强临床的中医人才培养理念的形成过程
重经典、强临床的中医人才培养理念是学校几代人执着追求、实践探索、长期积淀、心血凝炼的结果。
广东偏居岭南,地滨南海,自古以来既属边陲之地,又处开放前沿。这种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孕育了广东人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文化精神。岭南中医药学采中原之精华而肇基,于开放竞争环境中成长,烙下务实致用的地域文化印记。广东中医教育植根于独具岭南地方特色的医药文化环境,
—1—
素有重视经典和临床的优良传统。
1924年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创立,首任校长卢乃潼提出“上医医国,先觉觉民”的治校理念。继任校长陈任枚为近代温病学家,尤重经典,亲撰《温病学讲义》,为该校各科讲义之佳作。该校学制5年,课程设置先中后西,开设伤寒论、温病学、杂病学等30门课程,并且非常重视临床能力的培养,学生第四学年即开始安排门诊见习,第五学年则以临床实习为主,实习完毕需经带教医师鉴定同意方可毕业。1933年,该校办起广东中医院,即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的前身,作为临床基地。该校重视经典理论学习,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建立中医课程与现代临床知识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了大批岭南名医,成为我校形成重经典、强临床的中医人才培养理念的主要渊源。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广州中医学院正式成立。创校初期,一批由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由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更名)转入的优秀教师,如冯德瑜、朱敬修、梁翰芬、黄省三、何竹林、刘赤选、陶葆荪、梁乃津、黄耀燊、罗元恺、邓铁涛、司徒铃、赵思兢等,带来了近代中医学校教育的宝贵经验,也带来了重经典学习、重临床实践的办学思想,对我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学科建设及教学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办学最初的4年,学校组织编写15种教材,出版《实用伤寒论》、《金匮要略易解》、《温病学精要》、《教学临床》等书籍。1962年,在首届毕业生中选留10多名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并跟师学习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特色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