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张岱年
LT
中
张岱年
绪论
1、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
文:五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及其载体——文物典籍。
化:改变、化育。引申为通过教育使人得到改变,文明程度提高。
文化:精神领域内的文治教化。即用道德伦理、诗书礼乐来教育、改造人群。引申为统治阶级所使用的所有文治教化的设施。包括礼乐、典章制度等。
2、文化的概念
所谓文化,指人类群体在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社会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物。就其是方式方法而言,它表现出历时动态性和共时多样性;就其是产物而言,它表现出物质性和精神性。它的核心是人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符号是它借以传承的载体。
z 广义文化,着眼于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的差异,也即人类所有一切活动(物质的、精神的)及其成果——“大文化”
z 狭义文化,仅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小文化”
3、文化的结构
两分法:物质和精神或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
三分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
四分法: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重点)
4、梁漱溟的学术分类
梁漱溟在其《东方学术概论》指出,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
z 第一, 人对物的问题。人类征服自然,产生自然科学。
z 第二, 人对人的问题。人与人相处,产生社会科学。
z 你认为“文化”该如何定义?
z “文化”和“文明”的关系怎样?
z 试用“文化具有民族性”评价“全盘西化论”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
一、地理环境是文化发生发展的自然基础
1、地理环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气温、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水陆分布等等;人文地理环境:疆域、政区、民族、人口、交通、农业、牧业等等,前者是更为基础的因素。
2、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舞台 。人类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生活活动,还是政治活动、军事活动都必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
3、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得以进行的保证 。人类的生活资料来自自然,人类劳动对象也是自然。
4、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生存和发展都要受自然法则的约束。
二、地理环境的影响并非绝对、单一
1、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取决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2、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若干中介。
3、地理环境一旦对人类产生影响,也就同时被人类所改造,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第二节 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内部环境
地域辽阔,回旋余地大
气候类型完备、地形地貌类型繁复
农耕地理和游牧地理界限清晰
二、周边环境
东临大海、太平洋,对古代中国人是一个未知的世界,难知的世界。与欧洲大陆面对的海洋大异其趣。
北方有戈壁、亚寒带原始森林围护
西北是沙漠、盐原、雪山横亘
西南更有高原壁立
这些既是古代中国人抵御外来侵略的屏障,也是难以逾越的交通障碍
第三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一、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气温、雨水等条件较好,所以较早形成农业社会,使文化发展较早、较快。
,但由于农业人口始终占有数量上的多数和文化上的优势,所以农业文化始终占主导地位。
,跨纬度大,所以局部自然环境的变动,并不能影响总体的农业生产,使文化的延续有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文化得以独立发展,长期延续。
二、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1、由于地形地貌繁复,地理特征多样,造成文化多样。
2、有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的不同。农业文化中也有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区别。
3、各种文化区域之间经济形态、生活方式、观念形态不同,且接受外界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三、对开放和封闭的影响
1、相对封闭的环境,使中国文化独自完成文明发生期(与其他文明的比较)。
2、形成中国独特的表意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维方式、社会结构,自成体系,与西方大异其趣。
3、使中华文化没有断层,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具备前后递进、陈陈相因的延续性。
4、长期隔离和文化发展水平高,造成自我中心意识。
第四节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先秦的州、服制
1、五服: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
中国文化概论完整笔记张岱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