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数学新课堂的几点认识
薛培涛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战场,是实践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主渠道。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备“教案”变为编写“学案”,为学生提供课堂自主学习的文本和方案。把学生引向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之路。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在实践、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当堂把知识点落实,很好的掌握教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教师教学中的转变。
1、由“写教案”到“编写学案”的转变
备课、编写教案是最基本的教学常规,是上好一节课最基本的准备工作。而现在编写学案是一种尝试、一种变革。“学案”即学生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一定的学习方法,借助一定的材料或器材必须完成的学习内容。教师编写学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与方法、导学问题、自学反馈及当堂训练等几个部分。①学习目标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的本节课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②学习过程与方法主要是在掌握学生学情,吃透新课标与教材的基础上确定的课堂学习顺序以及各环节建议学生使用的学习方法;③导学问题是学案的核心内容,是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所设置的若干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考点或重点,导学问题必须符合三维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符合学生学情,能把新信息熔入已有信息的知识架构中;④自学反馈是为了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使教师能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及时的对存在问题的知识点加以点拨;⑤当堂训练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些事实、现象,完成一定习题,使新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使新知识纳入其知识结构的完整有序的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由“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转变
“先学”是指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采取自学的方式自学教材并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后教”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采取“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释疑解难,对自学过程中的难点或不求甚解的地方进一步理解掌握。“先学”一般在6~8分钟左右,主要是在学案导学的引领下单独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的知识。这一过程属于思维的最佳状态,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静思中根据学案中的导学问题或提供的实验器材,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教师可巡视,督促自学,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发现学生思维中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后教”搜集素材。“后教”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主要是采用“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的形式达到释疑解难,突破重难点的目的。“生生互动交流”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一知半解与疑难困惑的问题进行相互讨论,特别是自学能力较强,领悟能力较快的同学对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指导,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良好心理氛围中完成学习内容,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师生互动交流”就是教师采用提问讨论的形式,提问讨论学案中的导学问题。对于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导学问题,教师只需在提问讨论过程中明确
薛培涛-课堂教学改革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