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话与土匪》
土匪黑话暗语的基本形式和渊源关系
在全国各地的土匪中,黑话暗语如影从人般地存在着,且发挥独特的效力。土匪的黑话暗语大体有五种表现形式:一是在方言的基础上渗入土匪特需的含义;二是吸取、借鉴了秘密会社的黑话暗语;三是从特定事物中衍生出一种特殊语言;四是因忌讳某种东西而寻找的替代词汇;五是从土匪的行为嗜好中演绎出来的某些语言。五种情形,以前两种为主。
追溯源流,黑话暗语的出现,与秘密会社在清末民初受到官府严格限制、取缔有关。为构建扩大组织,发展力量,适应险恶的外部环境,秘密会社创造和完善了一整套黑话暗语。这对加强其内部团结,保守机密,识别敌友起了重要作用。土匪这个暴力团伙对黑话感兴趣,就是基于黑话所具有的那些功能。如由广西的游勇,四川的袍哥脱胎转化的匪伙所使用的黑话,更是师承于秘密会社。
固然,土匪的黑话暗语有加强内部聚合力和戒备的作用,但这对土匪间的交流,以及对外界事物的了解和接受则不利,因而加剧了土匪团伙本来就封闭、保守、落后的程度。另外,黑话暗语虽然弥补了土匪欠缺文化,发挥着书面交流的作用,但这又无形地加剧了土匪本来就匮乏的对文化的无知程度。
(2)黑话暗语在土匪生活中的作用
入伙为匪者,熟练地掌握、运用黑话暗语是至关重要的,不然他就不能适应土匪生活,而且还有被当作危险分子对待的可能。土匪黑话的地方性、方言性和特定性色彩,使为数众多的匪伙的黑话纷繁杂乱而难于掌握。何西亚对此作了专门研究,曾列出134组土匪的黑话,但这并不是全貌,实际上,全国各地土匪的黑话暗语远不止何西亚组合的那些内容。
黑话暗语在各地土匪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各异。土匪的黑话大体分为吃穿戴、结交联络、姓氏、人体器官、物品、动物、一般用语、方言等大类。
首先,我们看,土匪的名称、组织结构、活动情况是怎样在土匪的黑话暗语中表现的。在东北,匪伙名称为“绺”、拉匪为“起局”,匪伙之间合股结盟为“碰窑”、“勾通”;匪首称“当家的”、“掌柜的”、“总揽把”,首领之下的四梁八柱等中层匪首,有内四梁、外四梁之分。内四梁中带兵打仗者叫“炮头”,掌军需后勤的称“粮台”,军师为“搬舵”,负责内部安全者叫
“水香”;外四梁中负责看守人票的谓“秧子房管事”,司联络者为“花舌子”,负责警戒侦察的称“稽查”或“插千”,文书称“字匠”。
豫省等中原之匪叫匪伙为“杆”,当匪为“登架子”、“NFDFC匠”、“响马”、“刀客”。匪伙合股叫“碰杆”,匪首称谓有“总架杆”、“架杆”等,下面的小头目通称“杆头”,看管人票者谓“叶子阎王”。在四川等地,称上山落草者为“歪人”、“棒客”、“棒老二”、“刀客”;匪伙依据规模大小有“边棚”、“哨棚”、“总棚”之分,匪首亦有“天王”、“大王”、“老摇”、“舵爷”、“大哥”之分。匪首之下的分工,与中原河南等地相仿,不像东北胡匪那样细密明确,而相当粗泛,且随意性大。在云南、江浙地区,匪伙组织、头领的称谓多沿用四川等地的土匪的叫法,个别地方对当匪则有自己特异的称谓,如滇西称当匪为“爬龙背”,浙南则谓“绿壳”。但这并不普遍。除此之外,四川、河南、山东、福建等地之匪有不少匪队抛开黑话暗语对匪组织、名称以及头领的代称,直接采用军队的职衔、编制、名称,自封为什么大队长、支队长
黑话与土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