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doc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课程形势与政策课题名称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所在班级姓名学号起止时间思想政治教学部 2012 年9月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历史的车轮在快要结束 20 世纪的时候,在那泥泞的路中,带上了我们, 进入了让人兴味的 21 世纪。 21 世纪的到来, 让无数的人为它痴迷而颠倒, 在这新旧事物突变的环境中, 一些主观、客观的问题也就跟着那种兴味, 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有人说: 人定胜天, 人能改变一切, 其实能改变的好似他自己原有的东西, 而不是在我们身边中无数的实质性的状况.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真实了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现状, 进而对比二者之间的异同, 寻找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因素,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 帮助大学生更真实的了解自己, 更明确就业时需要努力的方向, 促进大学生就业。一般来讲, 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 一是找工作, 二是继续升学进修, 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失业”毕业生, 很多时候不能把原因推卸在沉寂的经济和人才过剩上。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据统计 2003 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超过 212 万人, 2004 年将达到 280 万人。据预测,在 2005 年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很可能达到 340 万人。专家认为: 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被夸大了??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 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 700 万至 800 万个, 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在 300 万左右。就这一数据而言, 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 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 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 大学生异地求职, 信息不畅, 成本太高。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变的问题。从测量的角度来看, 现行的初次就业率指标和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走低,事实上夸大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第一,主动不就业者, 如想继续深造的人,属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不能算做失业;第二, 非签约就业即隐性就业, 事实上也是就业。两者一减一加, 结果是: 目前对大学生的名义就业率的统计低于实际的初次就业率, 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一、当前就业形势困难与问题: 2003 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 万人,比 2002 年增加 67 万人,增幅达 %, 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04 年我们国家的本科毕业生就有 280 余万人,比 2003 年增加 68 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005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 338 万人,比 200 4 年增加 58 万人,增幅达 %, 就业形势严峻。问题: 1. 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并存, 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 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总量: 每年城镇劳动力供给 2400 万人, 可安排约 1000 万,缺口 1400 万。结构:行业、素质供求矛盾。城乡:农村富余劳动力 亿人。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800 万人( 其中失业保险金领取者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