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泰山地质研究报告资料.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7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优选-
泰山地质研究资料
一、泰山的年龄
  泰山既不是一个太古代的古隆起,也不是一个背斜, 而是一个中新生代形成的单斜断块凸起。今日的泰山不是形成于太古代,其雏形始于中生代末或新生代初,其基本轮廓形成于新生代中期。主要依据如下:
1、泰山南麓的北东东向泰前断裂,自晚侏罗世形成以后,一直在活动并延续到现在,具有同生断层的性质,尤其是早第三纪初发生强烈的掀斜活动,使北盘的泰山大幅度抬升隆起,把山体高处的古生代沉积盖层剥蚀掉,而南盘不断下降接受早第三纪的官庄组沉积,形成泰莱断陷盆地。这可以从山东矿业学校以东到吴家庄一带,出露的断裂北盘太古代变质杂岩与南盘寒武系馒头组或徐庄组页岩的断接关系、 刘家庄南该断裂切割第四系,以及目前泰山仍在继续上升、新构造运动强烈等大量实际资料得到充分的证实。泰前断裂成为今日泰山与泰莱盆地的天然分界线,在地貌上表现得非常明显,航卫片上也显示十分清晰,所以该断裂对今日泰山形成起着主导的控制作用。
-
. 优选-
2、泰山南侧的泰莱盆地中,堆积有2000多米厚的下第三系字庄组的砂砾岩,其角砾大小不一,磨圆主度差,尤其官庄组上段和汶口组下段富含古生界巨大的石灰岩角砾,反映它们是一种山麓相快速堆积的产物。从此可以断定,在早第三纪,泰山一带曾有过大幅度抬升,遭受强烈而又高速度的风化剥蚀,为泰莱盆地巨厚的砂砾岩沉积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同时又进一步说明,泰山上曾有过古生界石灰岩的分布。在官庄组的砂砾岩剖面中,常见到下部有巨大的石灰岩角砾,上部有变质岩的角砾,说明泰山在早第三纪遭受剥蚀过程中,首先把古生界的石灰岩剥蚀掉,然后才剥蚀其下部的太古代的变质岩。上述事实同样说明了泰前断裂是一条生长断裂,它既直接控制了北盘泰山的抬升和剥蚀,又直接控制了南盘泰莱盆地的下降和沉积, 具有边断边沉积的特点。
3、泰山南北两侧寒武—奥陶纪的地层产状基本一致, 均向北东倾斜,如若泰山是一个背斜或者是太古代一个穹状古隆起,必然控制其南北两侧或其周围地层的产状分布,泰山南侧地层应向南倾斜,北仙地层应向北倾斜,事实上,泰山南侧蒿里山、北集坡等地寒武系的产状倾向东北,泰山北侧万德、张夏一带寒武系的产状亦倾向东北,说明泰山不是一个背斜构造和穹状古隆起,而是一个单斜断块凸起。此外, 在泰山山体的低洼处,以及莱芜的栖龙湾、迷马镇等地,肥城北部的段家店,都在大片太古代形成的变质杂岩中,多处见到寒武系石灰岩的残余顶盖,这些保留下来的古生界剥蚀残余,有力地说明泰山一带曾有过古生代的海相石灰岩沉积,从而说明
-
. 优选-
“泰山是个太古代的穹状古隆起”的说法与事实不符。
4、从区域构造分析,在三迭纪期间,华北地区南北缘两条地壳消减对接带的相向碰撞挤压,使鲁西在南北向水平挤压下发生整体抬升,形成缓波状穹状隆起,致使全区缺失三迭纪的沉积,甚至大部分地区也没有早、中侏罗世的沉积, 说明印支运动在鲁西只表现为地块的整体抬升, 没有区域性的褶皱,不形成明显的背、向斜构造。在燕山阶段鲁西在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下,发生了北西和北东东向两组断裂,形成“X”型断裂体系,把整个鲁西分割成若干个块体,由于近南北向伸展作用,断块发生强烈的掀斜,形成了泰山、莲花山、蒙山、尼山等断块凸起以及泰莱、新蒙、平泗、陶枣等断块凹陷,构成断块凸起形成山地使古生界遭受剥蚀, 断块凹陷形成盆地,保存了晚古生代石炭三迭纪的含煤岩系,并接受晚侏罗世以来的沉积。上述区域构造分析, 也足以说明泰山和莲花山、蒙山、尼山一样,都不是什么太古代的古隆起或背斜构造,而是一些中新生代的断块凸起,泰山是一个年青的断块山系。
-
. 优选-
5、从区域古地理环境分析,在寒武~奥陶纪期间,整个华北、鲁西地区也不能例外,是一片汪洋大海,如果说泰山、莲花山、蒙山等是古隆起的话,那么在寒武—奥陶纪, 它们就象广海中的几个极小孤岛,这种状况在华北当时的古地理

泰山地质研究报告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swng35
  • 文件大小2.63 MB
  • 时间2021-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