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古琴台
清浅
古琴台,一直吸引我的是它的名字。琴台书苑,清风抚琴,凭倚楼榭。古琴伴随着人民生活,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如伯牙弹琴遇知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借助琴来表达爱慕之心;嵇康面临死亡,还操琴一曲《广陵散》;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沉着,悠闲的琴音,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以及陶渊明弹无弦琴的故事等,都为千古传颂。“高山流水”、“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等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和琴有关的典故。(精品文档请下载)
在这个秋日的午后,,湖景相映,,幽静宜人,更增添了古琴台的韵致。(精品文档请下载)
进门,我就喜欢那挂在窗格上的鱼,在隐隐的光阴中,它永远保持着自己的光鲜。漫漫人生,我们是否可以?
我真的来到了“动水花连影,听琴月随光”的古琴之处了吗?一条石子路,引我来到伯牙弹琴遇知音的蜡像馆。逼真的蜡像再现了两人当初相遇,一曲高山流水二人结为知音的传奇故事。(精品文档请下载)
走进一个小院,迎门是置于黄瓦红柱内的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用阴阳笔法刻镌而成,远看凸突而出,,:“梨花小院舞风轻,漫理冰丝入太清,一片梧桐心未死,至今犹发断肠声!”不由得心生感慨,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千古绝唱,如此知音世上稀,惟伯牙子期啊!(精品文档请下载)
在伯牙抚琴之处,我坐在为游客准备好的凳子上,想起了一首诗:“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现在,由知音升华为对友情的忠诚不渝,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美德。(精品文档请下载)
拾阶而上,有一个小门,抬头就见“琴台"二字,据传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进门后为曲廊、廊壁立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抬眼上看就是一个高大的殿堂,便是琴堂,砖木架屋,釉瓦盖顶,彩画精丽,“高山流水”四字。隐约间,琴音袅袅。我以为是我恍然,走进去,但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抚琴吟诵。有很多游客驻足静听。有如此情景,也不虚此行。
(精品文档请下载)
走进侧厅,门口有位老先生示意我留步,原来是向我推销他的指纹画,仔细欣赏,有些情趣。这位老先生叫白云新国,他的指画曾获北京齐白石研究会荣誉证书。于是,就买了一套他创作的《长江三峡》。孤帆,峭壁,知音桥。寥寥数笔,却有着丰富的画面和内涵。(精品文档请下载)
琴
高山流水古琴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