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专题三计算题分解.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专题三计算题分解
计算题以考察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它既能反映学生对根本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同时又能表达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答计算题应该首先明确它的特点,防止盲目和无从下手的为难,同时明确题目涉及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找准关系,有的放矢的按要求进展合理的计算.
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1.解题步骤:
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现象和过程,确定给出的条件或题目中隐含的条件.
第二步:找关系.也就是针对题目内容分析综合,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选择适合的规律和公式,找准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列出表达式.这一步是在明确了各个量、未知量及某个物理量在题目中表达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变化时存在的关系,根据公式或规律列出相应的表达式,并推导出待求物理量的计算式.
第四步:代入数据求解.这一步是把所用到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后,把量的数据代入计算式中,通过正确运算,得出答案.同时对答案进展合理化验证,最后确定正确答案.
2.解答方法:
(1)简化法
这种方法是把题目中的复杂情境或复杂现象进展梳理,找出题目中的相关环节或相关点,使要解决的复杂的问题突出某个物理量的关系或某个规律特点.这样使复杂得到简化,可以在计算解答的过程中减少一些混淆
和混乱,把要解答的问题解决.例如电路中的电流表可以当作导线,电压表当作断路对电路进展简化,判断电路是并联还是串联.
(2)隐含条件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审题,从题目中所表达的物理现象或给出的物理情境及元件设备等各个环节中,挖掘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隐含在其中的条件,这种挖掘隐含条件能使计算环节减少,而且所得到的答案误差也小.例如:一个标准大气压,p0=1×105 Pa;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家庭电路,那么电压U=220 V;灯
泡正常工作,那么灯两端电压UL=U额,IL=I额;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那么F=f 或F=G;图表中的数据等.这些可能都是我们解题的关键,我们要善于发现、寻找出这些隐含条件方便我们解题.
(3)探索法
这种方法是在题目所给的实际问题或情境中抽象出来的.判断出所涉及或应用的物理模型,然后运用相对应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通过计算得出要求解的正确答案.
(4)极值法
这种方法也叫端点法.它对不定值问题和变化范围问题的解答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用这种方法解答问题时,应该弄清要研究的是哪个变化的物理量的值或者是哪个物理量的变化范围,然后确定变化的规律或方向,最后用相对应的物理规律或物理概念,一个对应点一个对应点地计算取值.例如:连接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当滑片P从a端移到b端时,求电路的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或者反过来告诉你某个表的示数变化范围,让你利用这些数据求某个未知物理量等.
(5)应用类分析法
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是物理解题的重要手段.许多设计、推理的应用题,都是建立在计算的根底上.主要考察学生运用物理公式、规律进展解题的能力.例如有两个未知物理量,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数据建立两个方程,然后求解未知量.
一、有关速度的计算
主要公式
【例1】 云南省已连续三年多遭受旱灾,为保证灾区某校师生用水,政府派出抗旱送水车送水.如果一辆送水空车质量6 t,水罐容积5 , km,汽车匀速行驶20 min到达学校.(ρ水=×103kg/m3),问: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是多少?
解析 (1)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利用公式v=s/t 得到行驶的速度;

专题三计算题分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485173816
  • 文件大小1.71 MB
  • 时间202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