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生儿黄疸精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21页
病 例
患儿,女,3 12/24天,黄疸3天,逐渐加重,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产重 ,今查血清总胆红素为 22mg/dl (373umol/L),Hb180g/L, 尿胆原(+),尿胆红素(-),大便正常。
其母血型为O型,DdEEcc,
其父血型为A型,DDEecc,
最有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还应注意哪些症状及体征?
还需哪些进一步检查以确诊?
目前需如何治疗?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21页
概述: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生后1周内,黄疸发生率:足月儿60%,早产儿80%。
有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之分,区分目的:及时处理病理性黄疸,防止核黄疸和肝硬化等。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21页
大脑
血红素加氧酶
间接胆红素(游离)
网状内皮系统
破坏衰老红细胞
旁路途径
血红蛋白
+
白蛋白
间接胆红素+ y 、z 蛋白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结合胆红素
肝细胞
细菌
尿胆原
胆 红 素 代 谢
肠 肝 循 环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21页
胆红素生成较多:(肝细胞胆红素负荷增加):新生儿胆红素产生6-8mg/,而成人只3-4mg/
1.红细胞破坏过多
2.红细胞寿命短
3. 胆红素旁路来源较多
① 血红素蛋白(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P450等)
② 胆红素前体←无效造血
4. 产生胆红素的酶—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1-7天)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1) :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21页
胆红素运输不足:血浆白蛋白量不足,或连接能力差
肝功能不成熟:
1. 摄取↓:Y . Z蛋白↓(5 -15天达成人水平)
2. 处理↓: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周左右始↑,2周达成
人水平)
3. 排泄↓:易行成胆汁郁积
肠肝循环特殊:
1.正常菌群↓,肠道内胆红素--∥→胆素原(尿胆原,粪
胆原)
2. β-葡萄糖醛酸苷酶↑:肠肝循环↑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2) :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21页
:葡萄糖不足→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结合↓ → 开奶早
:胆红素结合是需氧过程(每一步) → 防止窒息
:胎便较其它大便胆红素高5-10倍,故肠肝循环↑
:血液浓缩,胆红素浓度↑
: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能力与pH成正比
:两者结合比2:1(mol);
:胆红素与白蛋白完全分离
:红细胞破坏↑
加重新生儿黄疸的因素
第七页,本课件共有21页
临床表现(1)
生理性黄疸: 全部满足下列
病理性黄疸:下列任一情况
生后2-5天出现
生后<24h出现
14天内消失(早产儿可3-4周内消失)
持续时间过久(足月儿>2W,早产儿>4W)
总胆红素>5mg/dl(85umol/L)~<12mg/dl(205umol/L)
总胆红素(TB)>205umol/L(12mg/dl)
一般情况良好
黄疸退而复现
血清结合胆红素(DB)>34umol/L(2mg/dl)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21页
病理性黄疸的分类:
1. 感染性:
(1)新生儿肝炎:
a. 产前与产时感染 ,
b. 病毒感染为主:巨细胞病毒(CMV),乙肝病毒等
c. 一般1W后出现黄疸,大便白,小便深,肝肿大,
d. 肝功能损害
(2) 新生儿败血症: a. 细菌入侵途径
b. 病原菌
c. 黄疸发生机理(原因:中毒性肝炎,溶血等)
d. 感染中毒症状
临床表现(2)
第九页,本课件共有21页
临床表现(3)
病理性黄疸的分类:
:
(1)新生儿溶血症:由于母婴之间血型(ABO、Rh等系统)
新生儿黄疸精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