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二下:找规律2(龙湾).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找规律(一)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P88 找规律(第一课时)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和练习纸及没有花边的雨伞、衣服、相框、手帕图片等材料。 2、学生准备蜡笔或水彩笔。 3、课前与学生做有规律的游戏。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是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 也是教材改革的新变化之一。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 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形象的图形排列、颜色交替规律, 为后面的抽象数列规律探索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存在的规律做好铺垫。虽说学生在生活中常见规律的存在, 但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规律缺乏系统了解。因此, 本节课设计时初定教学目标是: 1、通过观察物体的有序排列,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2、通过猜一猜、涂一涂、摆一摆、画一画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猜测、创造能力。 3、通过寻找规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策略选择⑴、《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是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由书本向生活辐射,不完全按教材的编排进行。⑵、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我准备通过多次实践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⑶、在数学新课程培训时曾记得斯苗儿老师针对课改实施以来,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问题时说过, 对于教材的挖掘, 我们只要求广度而不是深度。因为, 每册教材的编排总是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因此,我在这节课中只想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猜测,体会“规律”的含义, 掌握找“简单规律”的方法进行运用规律,再去创造规律,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课前:因为是借班上课,有必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课前和学生做游戏。首先请学生看我或听我的, 如果能跟得上就一起来做, 谁做得好就请谁上来做。当我拍手× ×× × ×× × ×× 时,学生已很整齐地跟着拍了起来。我再伸手、跺脚;伸手、跺脚……学生又整齐地做了起来。于是,我请了一位学生上来自编,其他学生跟着做。学生情绪高涨,都争着要上来做……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第一次来和你们一起学习,还不知道谁的学习本领最大呢?现在先比一比谁的观察力、推测能力最棒, 好吗? 2、感知规律①、出示一串串的小积木,( 有一部分藏在盒子里)逐一出示。(第 1、2 串是有规律的,第 3 串没有规律的) ②猜猜接下来是什么? ③说一说你的理由。[ 备选] 当我连续拿出两串有规律的积木,让学生猜下一个是什么?学生肯定能说出相同的答案的,但当出示一串没有规律的积木,这时,学生的意见就不一定同一了,这时肯定会引起他们的争议。我就可以趁机让他

二下:找规律2(龙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90228209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