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蹭课? --大学个人经历讲述【主讲:华科建构理性 整理:文华夏晗 9】:大一上学期我在大一的十一月第一次听学校的人文讲座,那时去听是想让老同学感受下华科的人文氛围(其实那之前我自己都没感受到……)那场讲座后,我浏览了化成天下的网站,然后加入了他们的 QQ 交流群。最开始一周默默潜水,阅读着他们每晚的群聊记录,感到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群友会发各种人文社科资料。再后来,我开始在群里与人论战,晚上因此睡得越来越晚。后来群里的人觉得我应该很有口才。其实那时是见光死。网上口若悬河,现实中一句话不说。第二学期三月份时开始上选修。有次误入一个课堂,看到老师讲课的神情觉得很有意思就多看了一眼。然后就被吸引了。之后我没上自己的选修,而是来蹭这门课,它是王智平老师的《文化之道》在这一学期,随着我知识的积累,我开始想更多地表达出来。我会和室友讲,老同学讲。后来我讲述得越来越多。在第二学期结束时。:大一暑假、大一下学期、大二上学期大一暑假开始组织小团队。在开团队会议时感觉自己好紧张,讲得很差。到这时为止,我还只能单个交流。第二年第一周买了一辆自行车。决定骑车去武大。各种迷路。只好问人。这次经历改变了我问路的方式。开始懂得直接问路往往比通过 qq 或者电话问老朋友来的快。第一次去武大花了我一个小时。当时是去蹭一门逻辑学的课。这时我还不敢在课堂上勾搭周围的人。只是默默地听课。自行车一周后被偷了。所以去了两次就没再去了。开始在学校做社团领袖。遇到各种问题。我会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这第三学期我基本课余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也写了好几篇读书笔记。开始参加各种思想沙龙。结识一些有思想的青年。听他们分享各种牛逼的故事。在第三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已经自认为颇有才情。缺个妹子。 号晚。写了篇征友启示,其实主要是征妹子。在网上宣传。看过的人应该超过四千了。寒假时还带着一个朋友在华科,武大,华师,财大贴了一遍海报。 号校长见面会。我鼓起勇气在舞台上和根叔对话。我的两个问题花了十来分钟。朋友还帮我拍了视频纪念。当时思想功底还不够。两个问题被根叔巧妙地回答了。但是这次我面对着一百多个陌生的观众,算是跨出了重大的一步。(在准备过程中我参考过几个思想交流比较多的人的意见。我敢上台实际上是对自己比较自信了) :大二下学期第四学期,我开始想,在读书之外做点什么。想在实践中检验自己读书的成果。一次交流活动中,认识了一个上海来的大二女生,只身一人游历三峡,采访各类人群。经过武汉,在不认识一个武汉人的情况下找到了我们,参加我们的交流会。我很佩服他的行动力。内心也想象她一样走出去。五月,我开始策划一场暑期旅行。计划骑车从武汉到上海。沿途经过农村,进行农村调查。为此,我阅读了十几本农村问题的书,并且做了简短书摘。买了一辆山地车,学习骑车的一些注意事项。找了几个朋友想一起完成骑行。六月,我们一起骑车回我家。单日往返一百五十公里。感觉良好。之后又进行了几次一百公里的骑行。沿途也和各类人交流,遇到过各种有趣的事。这期间我成长很快。在五月,我还通过了一个接待台湾学生的夏令营,学习了很多文化,组织建设,等方面的东西。夏令营结束后就是 了。结束后立即重启骑行准备。记得 20 号是正式出发。出发前因
建构理性个人经历讲述--我为什么蹭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