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论“天朝上国”观念.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试论“天朝上国”观念与甲午战争的关系
詹媛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我们首先面对的就是当时的清政府“天朝上国”观 念,以及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天朝上国”观念在中国历史悠 久,其来源于儒家经典。孔子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孟子说:“吾 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此外,还有“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侯而外夷 狄、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等说法,这些均体现了天朝上 国观念。这时的所谓“夷夏之防”,实际上是强调以华夏为文化传播的中心,“博 恩广施,巡抚长驾于四方蛮夷”。天朝上国观念自形成之后在中国影响深远 ,至
晚清,其在守旧派官僚的心中更是根深蒂固。鸦片战争以后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
的冲击,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需要 ,
天朝上国观念逐步崩溃。但是“天朝上国”观念同时表现为华夷秩序和宗藩体 制等,所以在面对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时,我心中总有疑问,当高高在上清政府 败给新兴的日本,这其中会不会与我们“天朝上国”的观念存在一定的联系呢? 因此本文的观点只是根据自己的浅薄的学识做出大胆猜测,如有不当之处还望 老师批评指正。
我们都知道清政府在经历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虽然在经济上出现了洋 务运动,思想上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清政府对待西方各国列强的态度也有很 大的改变,但是在政治上“天朝上国”的权威却为何没有出现任何改变的趋势 呢?即使在面对各国瓜分中国,签订各种割地赔款的条约时,“天朝上国”观 念仍然起到了主导作用。而在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后,中国所谓的爱 国人士,就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从而“天朝上国”观念在一定的 程度上有所弱化,因此面对这一史实时,我就在想清王朝的“天朝上国”观念 与中日甲午战争究竟有何联系呢?
我们都知道日本自汉唐就一直以中国为中心,向中国学习。而在这个“数 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日本看着中国被西方列强所瓜分,便果断的向西方学 习,兴起明治维新,摆脱美国的殖民统治,紧接着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后的日本在对外侵略的政策中矛头直指中国,所以说甲午中 日战争的爆发时不可避免的。学习过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甲午战争之际正值 慈禧太后的60大寿庆典,在颐和园与海军建设中,当时的统治者选择了颐和园, 所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早已埋下了伏笔。在李鸿章向户部尚书翁同穌申 请海军军费时,曾提到日本的狼子野心,不料翁同穌却以“日本小邦何以为惧” 等缘由回绝了李鸿章,而掌管北洋水军重要职务的李鸿章与最高的统治者慈禧 太后都早已知道日本的企图,但是在此危难之际,“天朝上国”观念仍然起到 了主导作用,从而可以看出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在一定的程度上为甲午海 战的失败奠定了基础。
在当时,中国与朝鲜之间也是一种宗藩关系,朝鲜历来被中国人看作是中国 北部极重要的藩属国。明清两代,朝鲜李朝(1392年~1910年)每年派三次正式贡 使前往明廷进贡,派四次正式贡使前往清廷进贡,另外还有许多小规模的遣使。正 是因为中国与朝鲜之间存在着这样特殊的宗藩关系 ,朝鲜国内爆发东学党起义时
朝鲜政府也请求清政府出兵帮助

试论“天朝上国”观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