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内科学肺痈PPT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44页
《释名》痈,壅也。气壅结裹而
溃也
《说文》痈,肿也。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44页
肺痈是肺叶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44页
历史沿革
肺痈之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病机
《金匮要略》“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
《诸病源候论·肺痈候》:“肺痈者,由风寒伤于肺,其气结聚所成也。肺主气,候皮毛,劳伤血气,腠理则开,而受风寒,其气虚者,寒乘虚伤肺,寒持于血,蕴结成痈,热又加之,积热不散,血败为脓。”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44页
《柳选四家医案·环溪草堂医案上卷·咳门》:“肺痈之病,皆因邪瘀阻于肺络,久蕴生热,蒸化成脓。
症状
《金匮要略》: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 ...口中辟辟燥,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44页
治疗原则
《医门法律·肺痿肺痈门》:“凡治肺痈病,以清肺热,救肺气,俾其肺叶不致焦腐,其金乃生。故清一分肺热,即存一分肺气。而清热必须涤其壅塞,分杀其势于大肠,令秽浊脓血日渐下移为妙。”
《外科正宗》提出:初起在表者宜散风清肺,已有里热者宜降火抑阴,成脓者宜平肺排脓,脓溃正虚者宜补肺健脾。
《张氏医通·肺痈》强调“肺痈危证,乘初起时,极力攻之,庶可救 疗”。
《杂病源流犀烛》力主“清热涤痰”为原则。
《本草经疏》六忌八宜:
忌敛涩、补气、升、燥热、酸、咸。
宜清热、消痰、降火、解毒、散结、甘寒、苦寒、辛寒。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44页
治法方药
《金匮要略》肺痈,未成脓时,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已成脓者,桔梗汤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用苇茎汤以清热排脓、活血消痈,成为后世治疗本病之要方。
第七页,本课件共有44页
预后
《金匮要略》: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张氏医通》:“肺痈危证,若溃后大热不止,时时恶寒,胸中隐痛,而喘汗面赤,坐卧不安,饮食无味,脓痰腥秽不已者,难治,若喘鸣不休,唇反,咳吐脓血,色如败卤,瓮臭异常,正气大败,而不知痛,坐不得卧,饮食难进,爪甲紫而带弯,手掌如枯树皮,面艳颧红,声哑鼻煽者,不治。”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44页
根据肺痈的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肺脓肿基本相同。其他如化脓性肺炎及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空洞等伴化脓感染而表现肺痈证候者,亦可参考本篇辨证。
第九页,本课件共有44页
病因病机
外感
风热(寒)
痰(湿)
素盛
内
犯
内外合邪
腠理不固
肺
热壅血瘀
邪蒸
热液
壅成
盛痰
慢性
血
败
肉
腐
熏
蒸
恢
复
成痈期
溃脓期
初期
恢复期
正虚
邪恋
阴气
耗伤
壅热
肺卫
不和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44页
中医内科学肺痈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