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实录设计方案
2 / 9
《如梦令》教学实录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师:板书:《如梦令》。(字写得漂亮吗?)一起把题目读一下。
(板书:宋、李清照)这首词是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的,中间用一点隔开,板书要考虑整体布局。
李清照童年生活在趵突泉边,大明湖畔,官宦之家,一生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那是她人生红最美好的时光。人到中年,宋朝与金兵作战,节节败退,于是李清照搬到江南,丈夫后来也去世了。晚年非常孤独寂寞。今天学的这首词是她年轻时写的。
师:这首词的题目是?
生:如梦令。
师:你们上当了!如梦令是词牌名。他有题目吗?
生:是常记溪亭日暮。
师:有的人为了把这首《如梦令》与其他《如梦令》区别开来,再说这首词是就说《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但常记溪亭日暮并不是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首词的题目。词的题目要能概括词的内容或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要简洁精炼。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
《如梦令》教学实录设计方案
2 / 9
二、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先自己读读这首词。
生:入情入境地认真自读。
师:我们班同学自读时很有词的节奏感。谁来读读?
生1读。(很好,读得准、读得通顺,有节奏感。把词牌名放在前面读。)
生2再读。(非常棒,他看着我,仿佛我的脸上有词,善观察。)
生3读。(很有词的韵味,节奏感很好,读得准,读的通。读出了节奏。)
师:再听听别人是怎么读的'。听课文范读录音。谁再来读读?
生4读。(唔,你心里、眼里仿佛浮现出一幅幅画面,用力的想,让我们把画面看清楚。)谁再读?让我们看清画面。
生5读。(很有词的感觉,让我们仿佛进入了词的情境。)
师:读词时要能把词读到脸上,读出动作。范读
生自练。
师:老师读词,大家一起站起来边读边做动作,老师要看大家表情,读的时候要仿佛看到词描绘的情景。
生6读。(师:读时带动作,让大家看到当时的场景。)
《如梦令》教学实录设计方案
3 / 9
师:你读时,可以用一个词形容:惟妙惟肖。仿佛你的严重、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生动的画面。
三、精读想象
师:指读1、2行,你看到了什么场景?
生1读。
师:你醉得不够。沉醉可以看出醉得厉害,再请人读。
生2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什么画面?
生说略。
师:你们都说到夕阳西下,因为词中讲日暮。傍晚时分,有一处美景,我给这幅画面起个题目就叫:溪亭日暮。(板书)
师:溪亭指的就是(生:溪边的亭子)。溪边的亭子在日暮时分是怎样的一番美景呢?同坐说.
生:同座位交流。
生1:李清照不仅喝醉了,也可能被美景陶醉了。
生2:夕阳西下,亭边在霞光的映衬下,水天一色,让人如梦如幻。
师:这样如梦如幻的夕阳美景,作者怎能不沉醉?范读。
生:齐读1、2句。
师:这么美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但太阳落山了,还是要回家了。出示3、4句。
生:读3、4句。
《如梦令》教学实录设计方案
4 / 9
师:读得准。兴读xīng,高兴、愉快之意。
《如梦令》教学实录设计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