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原理的启示
一、“木桶原理”是指一只木桶想要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木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够高度,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这是说一个木桶无论有多高,它的盛水的高度,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人们经常用“一桶水”形容一个人的知识总成。如此,人们的每一点知识,就是木桶上的一块木板。一个人的木桶是由多少快木板组成的,取决于这个人接受的知识的量,因之,木桶与木桶之间,就有了木板块数多少的区别,所以,人与人之间也会有知识渊博与否的区别。
任一个人的知识总成,都是由“完全理解透彻”的知识”与“没有完全理解透彻”的知识构成的,“完全理解透彻”的知识相当于长木板,“没有完全理解透彻”的知识相当于短木板。所以,“知识渊博”只能说明这个木桶的木板块数多一些,并不能证明这个木桶上不会有短木板。所以,知识的渊博与否,并不能说明木桶盛水的满与不满。
木板块数代表知识是否渊博,水位高低代表一个人是否有见识。木板块数少不能说明水位必然低,木板块数多不能说明水位必然高。一个人有可能知道自己的木桶有多少块木板,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知道自己木桶里的水位有多高,其原因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知道自己的哪一点知识是“完全理解透彻”的知识,哪一点知识是“没有完全理解透彻”的知识。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的木桶上会有达不到应有高度的短木板,应该知道需要寻找机会发现这些短木板,想办法修复这些短木板。
二、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具有了修复自己的短木板的能力,就是合格的老师了”。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人发现他人的错误比较容易,发现自己的错误却是难之又难,因之,修复自己的短木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人不受外因的影响,只是由于“温故”而发现自己过去的某些错误,其人已经积累了属于某些范围的、一定量的常识性概念,其认识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升华。孔子说
“温故而知新”,应该是在认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升华之后。
那么,什么是“温故而知新”呢?“温故”按照形式划分,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是重新认识某些书本知识,二是回忆自己的某些经历。这两种情况都属温故的范畴。“温故”按照目标划分,可以有两种情况。其一:温故的目标不是很准确,是带有随意性的重温某些曾经学习过的知识(包括回忆自己的某些经历)。在温故的过程中,去发现自己是否对某些旧的问题会有新的认识”。其二:温故的目标很准确,
木桶原理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