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 第 类, 易燃气体侵入途径: 吸入健康危害: 大量吸入造成窒息环境危害: 该物质对环境无危害燃爆危险: 易燃易爆, 它与空气、氧气及其它有氧化性的蒸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爆炸危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无资料眼睛接触: 无资料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困难时输氧。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就医。食入: 无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氢气能与空气,氧气及有氧化性的蒸气形成燃烧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化学反应。氢气比空气轻, 易扩散, 氢气在设备及管路中流动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有害燃烧产物: 水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或卤素灭火剂灭火,火场中的气体容器要浇水冷却以防升温爆炸。灭火注意事项: 不能切断气源, 消防人员未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时, 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火焰。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 视条件切断气源,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至安全地带, 并进行隔离, 严格限制出入。防止泄漏氢气进入封闭空间。气瓶泄漏可移至空旷处缓慢放空。消除方法: 合理通风, 加速扩散。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泄漏的气体与废气可用排风机排送至燃烧设备燃烧,在空旷地方排放。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设备与管路要密封良好, 现场应有良好通风, 不能有明火和可燃物, 电器及照明设备应防爆, 工具要用无火花工具。配置燃气报警仪, 灌装流速不得超过 8m/s ,充装时间不少于 30min 。防止静电积累并有良好静电导除措施, 着装要以不产静电为原则。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储存注意事项: 阴凉通风处储存, 库房应符合建筑防火规范的要求, 严禁烟火, 不允许和氧气及有氧化性的物质共同贮存, 电器及通风设施, 照明应采用防爆型。气瓶应有防倒措施,移动时严禁碰撞。必须使用无火花工具。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最高允许浓度: 无资料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工程控制: 系统密闭流速<8m/s ,加强通风并有静电导除设施。呼吸系统防护: 氢气大量泄漏时, 人员迅速撤离现场严防窒息, 事故处理人员应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 接触液氢应戴防护镜或面罩。身体防护: 穿清洁完好的防静电作业服。手防护: 戴手套其它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工作前避免饮用酒精性饮料,进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 2 氯气(液氯)安全技术说明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 第 类,有毒( 液化) 气体侵入途径: 吸入健康危害: 对眼, 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 轻度者有流泪, 咳嗽, 咳少量痰, 胸闷, 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 病人除有上述症状加重外, 出现呼吸因难, 轻度紫绀等; 重者发生肺水肿, 昏迷和休克, 可出现气胸, 纵隔肺气肿等并发症. 吸入极度高浓度的氯气, 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气时, 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 长期低浓度接触, 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 高
危险化学品急救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