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word
2 / 12
word
科学技术学院
实 验报 告
课程名称实验项目
专业班级学 号
指导教师成绩 日 期年 月 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理解;
2.测量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3.学习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实验方法,测量普朗克常数。
二、实验仪器
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实验仪(详见本实验附录A),数据记录仪。
三、实验原理
1.光电效应及其基本实验规律
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即刻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由光子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使电子逸出某种金属表面所需的功称为该金属的逸出功。
图1 光电效应实验示意图
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GD为光电管,它是一个抽成真空的玻璃管,管有两个金属电极,K为光电管阴极,A为光电管阳极;G为微电流计;V为电压表;R为滑线变阻器。单色光通过石英窗口照射到阴极上时,有光电子从阴极K逸出,阴极释放出的光电子在电场的加速作用下向阳极A迁移形成光电流,由微电流计G可以检测光电流的大小。调节R可使A、K之间获得连续变化的电压,改变,测量出光电流I的大小,即可测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a)、(b)所示。
图2 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规律
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规律如下:
(1)对应于某一频率,光电效应的关系如图2(a)所示。从图中可见,对一定的频率,有一电压,当时,光电流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的负值的阳极电压,称为截止电压。
word
word
3 / 12
word
(2)当后,迅速增加,然后趋于饱和,饱和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如图2(b)所示。
(3)对于不同频率的光,其截止电压的值不同,如图2(a)所示。
(4)截止电压与频率v的关系如图2(c)所示。与成正比。当入射光频率低于某极限值(随不同金属而异)时,无论光的强度如何,照射时间多长,都没有光电流产生。
(5)光电效应是瞬时效应。即使入射光的强度非常微弱,只要频率大于,在开始照射后立即有光电子产生,所经过的时间至多为秒的数量级。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上述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无法用电磁波的经典理论解释。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根据普朗克的量子假设,提出了光子假说。他认为对于频率为的光波,每个光子的能量为,为普朗克常数。当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一次性为金属中的电子全部吸收,而无须积累能量的时间。电子把该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另一部分就变为电子离开金属表面后的动能,按照能量守恒原理,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效应方程
(1)
式中,为被光线照射的金属材料的逸出功,为从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由式(1)可知,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越大,所以即使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即加反向电压)时,也会有电子落入阳极形成光电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截止电压,光电流才为零,此时有关系
(2)
阳极电位高于截止电压后,随着阳极电位的升高,阳极对阴极发射的电子的收集作用越强,光电流随之上升;当阳极电压高到一定程度,已把阴极发射的光电子几乎全收集到阳极,再增加时再变化,光电流出现饱和,饱和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光子的能量时,电子一次性吸收的能量不足以使之脱离金属,此时光强再大也没有光电流产生。因此产生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是,该频率称为截止频率。
3.普朗克常数的测量
将式(2)代入式(1)可得
(3)
此式表明,对于同一种金属而言,电子的逸出功是一定的,截止电压是频率的线性函数,直线斜率,如图2(c)所示。因此,只要用实验方法得出不同的频率光照时对应的截止电压,求出直线斜率,就可算出普朗克常数。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四、实验容与步骤
1.测试前的准备
word
word
3 / 12
word
(1)将测试仪及汞灯电源接通(汞灯一旦开启不要随意关闭),预热20分钟。
(2)把汞灯及光电管暗箱遮光盖盖上,将汞灯暗箱光输出口对准光电管暗箱光输入口,调整光电管于汞灯距离约30cm并保持不变。
(3)用专用连接线将光电管暗箱电压输入端与测试仪电压输出端(后面板上)连接起来(红-红,黑-黑)。
(4)仪器在充分预热后,进行测试前调零,将“电流倍率”选择开关拨至零点挡位,旋转“调零”旋钮,。将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