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记
作者:(宋)欧阳修撰
【图书简介】 - 洛阳牡丹记
宋欧阳修撰。修有《诗本义》,已著录,是记凡三篇。一日花品,叙所列凡
二十四种。二曰花释名,述花名之所自来。三曰风俗记,首略叙游宴及贡花,馀
皆接植栽灌之事。文格古雅有法,蔡襄尝书而刻之於家,以拓本遗修。修自为跋,
已编入《文忠全集》,此其单行之本也。周必大作《欧集考异》,称当时士大夫家
有修《牡丹谱印》本,始列花品,叙及名品,与此卷前两篇颇同。其後则曰叙事、
宫禁、贵家、寺观、府署、元白诗、讥鄙、吴蜀、诗集、记异、杂记、本朝、双
头花、进花、丁晋公续花谱,凡十六门,万馀言。後有梅尧臣跋。其妄尤甚,盖
出假托云云。据此,是宋时尚别有一本。《宋史。艺文志》以《牡丹谱》著录而
不称《牡丹记》
【作者简介】 - 洛阳牡丹记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
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
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
若讷,降为峡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
官。康定元年(一○四○),复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
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为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为新政
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
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
○六七),罢为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
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
阴,年六十六。缢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
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
五卷)为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
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
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系年原
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
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
附于卷末。》,盖已误承其讹矣。
【译文 】
牡丹产于丹州、延州,往东则有青州,南面的越州也产牡丹。而洛阳的牡丹,
现在是天下第一。洛阳所说的的丹州花、延州红、青州红等等,都是那些地方培
植的最好的品种,可是到了洛阳,这些花才不过充得上众多牡丹中的一种,排列
次序,不会超出三等以下的范围,哪一种也不能与洛阳牡丹分庭抗礼。而越州牡
丹因产地远,很少见,当然更不为人所重视,而即便是越州人也不敢自夸,拿来
和洛阳牡丹一争高下。这样洛阳牡丹就稳稳地享有了天下第一的美誉。
洛阳的花也有黄芍药、绯桃、瑞莲、千叶李、红郁李之类,都不比其他地方
出产的差,但洛阳人并不特别看重,称为果子花,或叫什么花什么花,而到牡丹
则不
洛阳牡丹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