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地方政府信息整合解决方案概述省市两级分布的纵向系统之间数据共享与交换困难,这是很多政府机构或面临的难题。重要数据无法共享或交换, 进而导致数据不一致或重复, 造成缺乏可比数据, 缺乏分析、缺乏管理,影响管理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由于现有系统数据多、复杂性大, 以上的挑战很难通过推倒重来、简单地建立新系统的传统思路进行解决。必须从整体架构平台的角度出发, 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 另一方面应避免未来新的系统面临类似的问题。本文讨论和分析了信息整合的数据分布模式, 在介绍纵向信息整合中采用的 IBM 信息整合关键技术基础上,提出了分阶段实施的省市两级纵向信息整合方案。数据分布模式数据是否集中, 怎样做数据集中, 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数据分布来进行信息整合, 往往是省市两级信息整合中用户最先关注的问题。采用 IBM 信息整合技术, 提供三种数据分布模式供用户选择, 分别为数据物理集中、逻辑集中而数据物理分布, 以及逻辑集中与数据物理集中相结合。这三种模式各有所长, 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实施特点, 需要根据整合所服务的具体的业务和业务的分布情况来判断和选择。如下图所示: 数据分布模式的选择数据物理集中将全部数据放在一起, 由一个统一的数据库服务器来管理, 实现数据统一访问, 访问效率最优, 适合大数据量查询访问的决策分析等。缺陷是如果新数据产生在别的业务系统( 如决策分析业务数据物理集中, 而新数据产生在生产系统中), 则可访问数据的实时性差。另外, 若通过实施数据物理集中来整合现有业务,往往风险大、时间长。逻辑集中而数据物理分布适用于业务系统分布在多个地方,由统一的整合平台实现各物理分布之间的数据共享,可实时访问分布在各处的数据。缺陷是访问效率受到网络传输能力的局限,不适合长事务。实施速度快,从数据层整合对原有业务系统影响小,能够降低实施风险。逻辑集中与数据物理集中相结合这种模式结合了逻辑集中与物理集中的优势, 可以在实施初期采用逻辑整合, 快速实现统一访问和数据共享, 对访问量大、实时性要求不高的数据逐步实现物理集中, 从而提高访问效率。从实施角度来看, 可以从逻辑集中模式平滑过渡到这种综合模式, 实施风险小; 建议在物理集中的数据整合项目中,采用这种综合模式作为过渡阶段,实现渐进式的物理集中, 降低实施风险。若不能明确判断信息整合后的业务特点, 建议首先采用逻辑集中的模式, 根据需求的逐步发展,顺次过渡到综合模式、及物理集中模式,降低选择成本。分阶段实施的省市两级纵向信息整合方案信息整合平台的基础架构如下图所示。在省市两级纵向信息整合的过程中, 第一阶段旨在利用数据映射层, 实现统一查询访问, 使全省数据可共享。第二阶段, 结合数据整合层的各项功能, 进行省市两级数据标准的规范化, 提高共享的质量和数据复用, 并为数据交换做准备。这两个阶段是信息整合所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第三阶段, 将部分被频繁访问、且实时性要求有限的数据物理集中, 提高数据查询的质量, 便于决策分析等业务应用。第四阶段, 在第二阶段数据标准规范化的基础上, 实现全省数据交换。这两个阶段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取舍,也可更换先后次序。以下分述各个整合阶段中的主要工作、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省市级逻辑集中与数据访问安全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为构建信息整合平台, 实现数据的逻辑集中、
IBM数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