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后现代视域中之《庄子》——《庄子》本文文学阐释之一种
姓名:管小其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傅亚庶
20040501
中文摘要
本篇论文以前人之庄学研究为起点,虑及其中问题之情形。拟将《庄
子》置入世界文化语境。尝试引入后现代之视角,从论题入手,瞩目学界
研究状况,关注研究新视野,吸收中西优秀成果,在尊重文本关注语境的
前提下,祛除工具性思维,重视研究方法—变单纯批判为多元阐释。借
助后现代视角,关注并力求理解把握为一般学术研究所忽视然而却是基于
《庄子》文本之上的生命意识、艺术感性及审美意蕴。
正文分五个部分。在第一部分,我们试就论题之提出及研究现状作出
描述,将《庄子》置入世界文化语境,考察西方“后现代”世界对《庄子》
之接受,并对“后现代”观念有所把握。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为学者所
忽视之《庄子》之生命意识,并从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以揭示《庄子》对
“人”之感性生命及其存在状况之真实关切。第三部分,借鉴“后现代”
之立场、策略,分析《庄子》之边缘特色艺术呈现之三个方面,说明《庄
子》之边缘立场及文学特色。第四部分,结合“后现代”及当前生态学之
观点探究《庄子》中之和谐观念及艺术呈现,着力论述《庄子》之深度及
辩证既关注天人和谐,又关注人与人之和谐。第五部分,关注《庄子》
最重要的思想主题及其美学涵蕴,力求对“后现代”观念以灵活运用,探
索未来庄学研究之新思路。结语稍作归纳,指出论题进一步探究之可能性。
鉴于这是一个有待努力开垦之新领域,我们力求稳当立论、有所创新。
期待学人指点抑或是学术争鸣,同将庄学研究推向前进。
关键词后现代《庄子》生命意识边缘和谐自由轻逸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
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
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
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室, 日期冲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
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为八
日期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电话
通讯地址邮编
说明
本篇论文研究之起点,乃是传世之全部《庄子》本文,凡篇。
鉴于《庄子》篇章作者及源流考论之高度复杂性①及本篇论文研究对象之
特殊性,故不在内、外、杂篇之作者及流派归属上强作划分规定。引
入后现代视角,不为以庄书论证时代思潮或西学理论②,只为发现庄书中
某些具有鲜明关联性特征,深度之思想及艺术价值等方面。研究重点
乃在于为一般研究所忽视的《庄子》文本之文学、美学阐释方面。尽
管这一论题已引起广泛关注,我们仍将正视可能引发的争议,期待学术
之争鸣及创新。
①学界有关《庄子》篇章作者及源流划分,众说纷纭崔大华《庄学研究》有详细论述,并无
令人信服之结论。足以证明这一问题之高度复杂性。纯文献依据似难以判定。而考古发掘及简帛
学研究最新成果表明,自年所获定庄子》竹简先后凡三批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庄
子》杂篇残简简文含今本《则阳》、《让上》及《外物》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中有《庄子·外篇·盗
诵》残简而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中获竹简《语丛四》,其中简文内容有见于《庄子· 胜健
庄子·盗拓》者。足见,外篇炙肤簇》、杂篇《盗坏》之著成年代亦不得晚于公元前年离
庄子生卒年很近。司马迁所言《庄子》及其篇章当有所本详见许学仁《战国楚简文字研究的
几个问题—读战》,载《古文字研究》
第二十三辑,中华书局安徽大学出版社,年月版,第页。此发现无疑更增加《庄
子》篇章及源流划分之复杂性。此外,对庄子之学派传承多系推测并无确证。或许这一划分本身
可能成为问题,其前提并非牢固。冯友兰先生认为研究庄子哲学应该打破郭象本内、外篇的分别,
以期对庄子思想有全面的认识〔详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二册,人民出版社年第
二版,第页。我们承认《庄子》内篇之重要性,但认为对《庄子》之文本阐释也应以《庄了
后现代视域中之《庄子》——《庄子》本文文学阐释之一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