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染病消毒与个人防护实用教案.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dìyī)部分 传染病消毒
消毒学中有关(yǒuguān)术语的基本概念
消毒学
消毒与灭菌
预防性消毒与疫源地消毒
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
有效氯
第1页/共26页
第一页,共27页。
需要(xūyào)消毒的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ɡān yán)、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等
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天花、白喉、流行性感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
接触传染病:乙型病毒性肝炎(ɡān yán)、性病、皮肤病、艾滋病、病毒性结膜炎等
动物源性传染病:炭疽、鼠疫、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
第2页/共26页
第二页,共27页。
消毒(xiāo dú)作用水平
灭菌:将传播媒介上各类微生物全部杀灭或清除的处理。
高水平消毒:将包括细菌芽胞的各种微生物杀灭或清除,使达无害化,但不一定需达灭菌水平的处理。
中水平消毒:将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多数病毒、多数真菌杀灭的处理,但不一定需杀细菌芽胞。
低水平消毒:杀灭多数细菌繁殖体以及某些病毒和真菌的处理,但不依赖其杀灭抗力强的微生物,如结核杆菌和细菌芽胞。
清洁:指去除物品上有沾染污物的处理。一般用去污剂(或含酶去污剂)和水进行。本处理是消毒与灭菌的一种辅助(fǔzhù)措施,可加强灭菌或消毒的效果。
第3页/共26页
第三页,共27页。
微生物对抗(duìkàng)微生物剂的敏感性
微生物对理化消毒因子的敏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shùnxù)为:
①亲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例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②细菌繁殖体;③真菌;④亲水病毒(没有脂质包膜的病毒),例如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⑤分枝杆菌(结核杆菌、龟分枝杆菌等);⑥细菌芽胞,例如炭疽杆菌芽胞、枯草杆菌芽胞等;⑦朊病毒(感染性蛋白质),疯牛病病毒等
第4页/共26页
第四页,共27页。
随时消毒(xiāo dú)的处理原则
“三分开”
①分住室(无条件时可用布帘隔开,至少要分床);②分食;③分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孟等)。
“六消毒(xiāo dú)”
①消毒(xiāo dú)排泄物;②消毒(xiāo dú)生活用具;③消毒(xiāo dú)双手;④消毒(xiāo dú)衣服被单;⑤消毒(xiāo dú)居室;⑥消毒(xiāo dú)生活污水。以切断主要传播途径。
第5页/共26页
第五页,共27页。
化学(huàxué)消毒剂分类
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戊二醛和环氧乙烷、二氧化氯、含氯消毒剂等
中效消毒剂:不能杀灭细菌芽胞,但能杀灭细菌繁殖(fánzhí)体(包括结核杆菌)和多数真菌和病毒的消毒剂,如乙醇、煤酚皂溶液和含碘消毒剂等
低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fánzhí)体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和结核杆菌,以及抗力较强的真菌和病毒的消毒剂,如氯乙定、苯扎溴铵等
第6页/共26页
第六页,共27页。
使用(shǐyòng)化学消毒剂时应注意的问题
化学消毒剂使用与保存注意事项
①所使用的消毒剂必须是有证合格的产品,并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编印的宣传资料上的说明来使用。②被消毒的物品要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并达到规定的消毒浓度和作用时间,以保证消毒效果。③消毒剂要避光、在阴凉处保存。粉剂和片剂切忽打湿。④消毒剂的原液对金属(jīnshǔ)和棉织物等有一定的腐蚀性,避免直接接触,需稀释后再使用(作原液稀释时应戴手套)。⑤消毒剂的原液和原粉若误入眼内,要及时用清水冲洗。⑥物品消毒后都要用清水清洗(作无菌要求的需用无菌蒸馏水冲洗)。 ⑦要注意消毒剂的有效期,含氯消毒剂有效期一般为10个月至1年半。
第7页/共26页
第七页,共27页。
消毒剂的合理(hélǐ)选择
三个要素(yào sù):
杀菌因子
消毒对象
污染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第8页/共26页
第八页,共27页。
第二(dì èr)部分 个人防护
2003年SARS防治之后,我国先后颁布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疗工作中医务人员防护指南(试行)》、《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等规范性文件和标准(biāozhǔn),为我们传染病预防和控制部门的专业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
第9页/共26页
第九页,共27页。
SARS隔离(gélí)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防护物品的使用规范
1、进入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卸防护物品,特别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和保护
2、医务人员使用的一次性使

传染病消毒与个人防护实用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996 KB
  • 时间2021-12-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