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组老年性便秘
内容提要
1 诊断依据
3 鉴别诊断
2 相关检查
3 民间验方
1 中医治疗
2 西医治疗
老年性便秘
食疗
调查发现 ,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
一:地区差异明显 , 总的趋势是北方高于南方,乡村高于城市 。
二:女性高于男性 。〔随着增龄患病率增加 , 特别是 85 岁以上患病率明显增高〕
〔一〕产生便意
进餐
结肠运动
胃结肠反射
粪便向结肠远端推进
直肠充盈
肛门内括约肌松弛
肛门外括约肌收缩
直肠门内压
压力刺激超过阈值
便 意
便意冲动
盆神经
腹下神经
腰骶部脊髓排便中枢
丘脑
大脑皮质
耻骨直肠肌
肛内外括约肌
两侧提肛肌——收缩
腹肌
膈肌
松弛
协调收缩
腹压
〔二〕排便过程
粪便排出
1. ?内经?,“阴之厥,那么腹胀满,后不利〞。
2. ?伤寒论?,便秘有“阴结〞、“阳结〞、“脾约〞之称。
3. 朱丹溪,应“以药滑之〞,而不可“妄以峻利药逐之〞。
4. 后人,将便秘总结为热秘、气秘、虚秘、冷秘四类。
祖国医学
历史沿革
因年老体虚,脾胃功能缺乏,气血生化无源,气虚那么大肠传导无力,血虚那么津液枯竭,大肠失去濡润,而形成便秘。
年高体弱,阳气缺乏,那么阴寒内生,凝滞肠胃,致阳气不运,津液不行,肠道传导无力,形成便秘。
老年体弱或久病,或服用泻下药物过多,导致津液大伤,肠道枯槁,大便燥结难下。
老年之人,多忧善虑或久坐少动,致气机郁滞,腑气不通,糟粕内停而致便秘。
素体阳盛,或饮酒过度,或过食辛辣厚味,致肠胃积热,或热病之后,余热未尽,耗伤津液,使肠道失于濡润而致便秘。
引起便秘的病因
肠道病变
全身性疾病
精神心理因素
炎症性肠病肿瘤疝、
直肠脱垂等
糖尿病、尿毒症、
脑血管意外、
帕金森病等
不良生活习惯
抑郁、
焦虑、
强迫观念及行为等
活动减少
膳食中缺少纤维素
不良排便习惯
服用某些药物
现代医学
,许多患者的排便次数每周少于2次严重者长达 2~4周才排便1次。
,且数量很少。
、食纳减少以及服用泻药不当引起排便前腹痛。
第3组老年性便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