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线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 可使用自动布线器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自动布线前应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自动布线控制文件(do file) 为了更好地控制布线质量, 一般在运行前要详细定义布线规则, 这些规则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界面内进行定义, 但软件提供了更好的控制方法, 即针对设计情况, 写出自动布线控制文件(do file), 软件在该文件控制下运行. 3. 尽量为时钟信号、高频信号、敏感信号等关键信号提供专门的布线层, 并保证其最小的回路面积. 必要时应采取手工优先布线、屏蔽和加大安全间距等方法. 保证信号质量. 4. 电源层和地层之间的 EMC 环境较差, 应避免布置对干扰敏感的信号. 5. 有阻抗控制要求的网络应布置在阻抗控制层上. 6. 进行 PCB 设计时应该遵循的规则 1) 地线回路规则: 环路最小规则, 即信号线与其回路构成的环面积要尽可能小, 环面积越小, 对外的辐射越少, 接收外界的干扰也越小. 针对这一规则, 在地平面分割时, 要考虑到地平面与重要信号走线的分布, 防止由于地平面开槽等带来的问题; 在双层板设计中, 在为电源留下足够空间的情况下, 应该将留下的部分用参考地填充, 且增加一些必要的孔, 将双面地信号有效连接起来, 对一些关键信号尽量采用地线隔离, 对一些频率较高的设计, 需特别考虑其地平面信号回路问题, 建议采用多层板为宜. 2) 窜扰控制串扰(CrossTalk) 是指 PCB 上不同网络之间因较长的平行布线引起的相互干扰, 主要是由于平行线间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的作用. 克服串扰的主要措施是: 加大平行布线的间距, 遵循 3W 规则. 在平行线间插入接地的隔离线. 减小布线层与地平面的距离. 3) 屏蔽保护对应地线回路规则, 实际上也是为了尽量减小信号的回路面积, 多见于一些比较重要的信号, 如时钟信号, 同步信号; 对一些特别重要, 频率特别高的信号, 应该考虑采用铜轴电缆屏蔽结构设计, 即将所布的线上下左右用地线隔离, 而且还要考虑好如何有效的让屏蔽地与实际地平面有效结合. 4) 走线的方向控制规则: 即相邻层的走线方向成正交结构. 避免将不同的信号线在相邻层走成同一方向, 以减少不必要的层间窜扰; 当由于板结构限制( 如某些背板) 难以避免出现该情况, 特别是信号速率较高时, 应考虑用地平面隔离各布线层, 用地信号线隔离各信号线. 5) 走线的开环检查规则: 一般不允许出现一端浮空的布线(Dangling Line), 主要是为了避免产生" 天线效应", 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辐射和接受, 否则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结果. 6) 阻抗匹配检查规则: 同一网络的布线宽度应保持一致, 线宽的变化会造成线路特性阻抗的不均匀, 当传输的速度较高时会产生反射, 在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 在某些条件下, 如接插件引出线,BGA 封装的引出线类似的结构时, 可能无法避免线宽的变化, 应该尽量减少中间不一致部分的有效长度. 7) 走线终结网络规则: 在高速数字电路中,当 PCB 布线的延迟时间大于信号上升时间( 或下降时间)的 1/4 时, 该布线即可以看成传输线, 为了保证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阻抗与传输线的阻抗正确匹配,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匹配方法, 所选择的匹配方法与网络的连接方式和布线的拓朴结构有关. A. 对于点对点( 一
华为PCB布线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