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京剧文化论文传统文化教育论文传统京剧文化与大学通识教育摘要: 传统京剧文化不仅在应对现代教育产生的问题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还可以在大学通识教育中较好的完成现代性转化。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 试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索把传统京剧文化注入到大学通识教育中去的方法与途径。关键词:京剧文化;通识教育;大学一、现代大学教育的弊端与大学之本质的追问中国现代大学建立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在她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弊端[1] 。现代大学的教育基本都是专业知识,即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因为涉及到以后的“饭碗”, 也最为学生所重视, 然而它却较少涉及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或道德判断之内容。由于这些知识和技能与个体生命无关, 所以到头来大学生们又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 对生命没有了尊重和敬畏。有学者在调查中问及大学生“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大多数人“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其理想信念无非是“找一个收入高的工作”,过“实惠一点的小日子”, 他们“最喜欢的事情”是: 聊天、睡觉、打扑克、上网、打游戏。不难看出, 为数不少的大学生缺乏本应具有的“放眼祖国, 胸怀天下”的精神特质, 这是典型的理想真空与精神贫血, 这一切使得教育舍本逐末忘记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充实人的精神; 现代大学教育的重任之一是培养具有自主意识的公民, 但恰恰相反现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公民意识, 部分学子甚至丧失了价值判断与道德判断的能力, “对真善美不知倾心歌颂, 对假恶丑缺乏痛恨鞭挞, 对良知、情感、追求真理等高尚情怀的漠视, 没有道德楷模, 没有‘上帝’,不懂得敬畏自然和生命。” 20 世纪,著名物理学家布里奇曼说过这样一句话: “要发现一个词的真实意义, 就应当了解人们用这个词做什么, 而不是对这个词说了什么。”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 对于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通识教育, 也同样是适用的[2] 。人们尽可以对“通识教育”下种种不同的定义, 而且展开漫长的争论, 但这些争论并无实质的意义。应当关心的是: 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个词?我们准备拿它来做什么?或者, 我们实际上正在拿它做什么? “通识教育”的到来, 其本身就意味深长, 它是在今天的时代处境中重新追问大学之本质的一种方式。时代把我们全都逼到了这个追问之中。我们或者提问, 或者被提问。不管怎样, 我们在这样的追问中都感到了尴尬。这种尴尬有其来历,这来历或许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那就是: “今天, 中国的大学教育正进入现代性之中”。人类世界进入近代以来, 从社会生活的世俗化运动中产生了大学教育作为文化精神传承与发展的基本方式,对于任何一个进入了现代化进程的民族来说,其社会生活的精神中心都发生了向大学的转移。正因为如此,大学不仅是近代以来所发生的科学事业的共同体, 它还是民族精神家园的守护者,即便它有时明确地采取了对本民族的某些传统的批判态度, 也还是通过这样的批判担任了精神家园的守护者。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凝聚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对于天人之际的领悟和体验, 表达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命自觉。这种生命自觉, 历史地展开为中国的文化生命道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处在这一道路之中。这绝不是我们的不幸, 恰恰相反, 它证明了我们是一个有能力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的民族。今天的全球化进程所要求的一切“进步”, 不应当
传统京剧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教育论文-word资料(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