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复习题2014-北林
LT
3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含计算)和论述题
绪论、第一章 地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绿色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不同。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非任何植物。
二、简答题
、岩石的类型(按成因)
矿物的类型:1原生矿物—由地壳内部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
2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进一步风化形成的新的矿物。
岩石的类型:1岩浆岩-由熔融的岩浆上升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
2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各类岩石风化破坏后的产物,经搬运、沉积、成岩 作用形成的岩石。
3
3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
颜色、条痕、光泽、解理、断口、硬度,此外还有透明度、弹性和相对密度
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物理风化:机械崩解作用,由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的摩擦力等物理因素的作用引起,使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再逐渐变成细粒,其形状、大小改变(增大接触面),为化学风化创造条件,但成分发生的变化很小。
化学风化:化学分解作用,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包括溶解、水化、水解、氧化。
生物风化:生活在岩石表面和土壤中的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可直接参与岩石矿物的分解破坏,且加强了物理和化学风化的作用。
同晶代换:阳离子间的取代作用。只在原生矿物及次生矿物成矿时产生,其代替条件是价荷、半
4
5
第三章 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一、名词解释
土壤有机质:处于不同分解阶段死的动、植物残体和活的动物、微生物分泌、排泄的物质及再合成的物质。数量1-5 %,北高南低
腐殖质: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并再合成的一种褐色或暗褐色的大分子胶体物质。
矿质化过程:复杂的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腐殖化过程:土壤生物有机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和再合成作用,最终形成另一类新型的含氮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的过程。
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蛋白质在一系列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复杂的分解过程最后形成氨或铵盐。
硝化作用:一定的土壤条件下,氨或铵盐经过一系列硝化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作用,转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反硝化作用:一定的土壤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将硝酸或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最后形成气态氮而损失的过程。
二、简答题
6
四大类群: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
作用:微生物是土壤肥力发展的动力;氮素的生物固定主要是由土壤中的固氮微生物完成;菌根的形成大大增强了植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能力;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作用
化学活性、分散性和凝聚性、稳定性
林木根系对土壤的影响
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
*论述土壤有机质在肥力上的重要作用并详细说明
a植物矿质养分的重要来源;b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c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d改善土壤的生物学性质;e其他作用(如活化土壤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消除农药残毒和重金属污染)
土壤物理性质
一、名词解释
土壤机械组成: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土粒密度(比重):单位体积的土壤固体物质质量,称为土粒密度(g/cm3) 。
8
土壤密度(容重):单位体积原状土壤(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烘干土的质量(g/cm3)。
土壤孔隙度:单位原状土壤体积中土壤孔隙体积所占的百分率。
物理性粘粒:。
物理性砂粒:。
二、简答题
肥力性状 砂土 壤土 粘土
保持养分能力 小 中等 大
供给养分能力 小 中
土壤学复习题2014-北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