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终极作物栽培学终极.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种子发芽时,其下胚轴生长快且伸长,能将子叶带出地面,随后展开变绿,下胚轴成为幼茎。: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称为作物的生育期(以天为单位)。:作物群体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土地面积的比值。即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源是指生产和输出光合同化物的叶片。就作物群体而言,则是指群体的叶面积及其光合能力。: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内的植株数量。种植密度实质上是代表着作物群体中每一个体平均占有的营养面积的大小。:是指作物播种或移栽前一系列土地整理的总称,是作物栽培的最基础的环节。:生长发育所需适温较低,在2~3℃时也能生长,幼苗期能耐-5~-6℃的低温。如小麦、大麦等。: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一方面指农产品是否适合加工,另一方面指加工以后所表现出来品质。:作物一生中植株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在某一生育时期或整个生育时期内群体绿叶面积的逐日累积,光合势的单位以平方米·:指农产品所含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淀粉以及各种维生素、矿质元素、微量元素等。还包括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及其比例等。: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为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所谓对水的敏感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若水分过多或不足,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最终的产量和品质有很不利的影响,以后即使水分供应适宜了,损失也难以弥补。: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叫做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表土耕作或叫次级耕作,是在基本耕作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地,消灭杂草,为播种出苗和植株生长创造良好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表土耕作深度一般不超过lOcm。包括耙地、耢地、镇压、起垄、开沟、作畦等作业。:作物生活在田间,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因子都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它们的作用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这些因子都是作物的生态因子。:禾谷类作物基部茎节的节间极短,密集于土内靠近地表处,称为分蘖节。:日照长度必须大于临界日长或者说临界暗期必须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如果延长光照缩短黑暗可提早开花;而延长黑暗则延迟开花或花芽不能分化。:从籽棉上轧除棉子后的纤维。:棉花种子和种壳上着生的纤维和短绒,总称为籽棉。:百粒棉籽重量。棉籽大小常以100粒棉籽的重量(g)来表示,称为子指。:棉花第一果枝的第一节位上出现直径达3mm的花蕾。:相邻两个果枝同一节位的花蕾。:同一果枝相邻果节的花蕾。:皮棉重量占籽棉重量的百分率。:栽培上通常以全株平均单铃籽棉重(g)来表示。:百粒棉子上纤维的重量。:一般正在生长中的嫩茎表面呈绿色,后经长期阳光照射,皮层中因逐渐形成花青素而使茎色变成紫红,因此,生长中的棉株,茎色表现为下红上绿。红茎比是指主茎红色部分占株高的百分率。分蘖节:分蘖节并非一个节,而是由很多节、叶原始体、分蘖、腋芽及其生长点密

终极作物栽培学终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