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媒中职语文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学习教案.pptx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会计学
1
传媒中职语文(yǔwén)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第一页,共14页。
王维(701-761),字摩诘 ,盛唐(shènɡ tánɡ)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山西祁县。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作者简介
第1页/共14页
第二页,共14页。
自主(zìzhǔ)学习
1、转苍翠是什么意思?潺湲是什么意思?两句写的是什么?表现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zuòyòng)?
2、谁倚?为什么倚?倚在那干什么?写这些表现什么?
3、渡头落日是什么样的情景?烟是哪来的?这两句侧重点是什么?
第2页/共14页
第三页,共14页。
初读感知(gǎnzhī)
1、诗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jǐngwù)?有何特点?
秋天(qiūtiān)。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
作者倚杖柴门,看风景。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
2、谁倚?为什么倚?倚在那干什么?写这些表现什么?
第3页/共14页
第四页,共14页。
内容(nèiróng)概括
开头(kāi tóu)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
三、四两句,转而写情。作者(zuòzhě)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
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
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令人情趣陶然。
第4页/共14页
第五页,共14页。
1、首联“转”与“日”字妙在何处(hé chǔ)?
“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这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jiànbiàn)而写出它的动态。
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声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诗歌(shīgē)赏析
第5页/共14页
第六页,共14页。
2、颔联写了什么(shén me)?表达了什么(shén me)?
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就是诗人的形象。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shéntài),潇洒的闲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辞》)的陶渊明有几分相似。
第6页/共14页
第七页,共14页。
3、颈联“渡头(dùtóu)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用的手法?“上”字妙在何处?
白描手法。“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diǎn huà)而来。
“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第7页/共14页
第八页,共14页。
4、尾联裴迪的形象(xíngxiàng)和作用?五柳是谁,本诗指谁?想表达什么?
诗人把裴迪与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接舆类比,沉醉狂歌的样子,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和由衷的好感与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
《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陶渊明,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作者以陶潜自比,表明自己幽居山林、超然物外(chāo rán wù wài)、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志趣。
第8页/共14页
第九页,共14页。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可单纯地当作写景诗或闲适诗来看,作者并非闲逸地描写辋川暮景(mù jǐnɡ)以寄托闲居之情致,将景物作为欣赏的对象或情感的附着物,而是把景物看作时间意义的体现者,在写景的同时,表达对生命之思索,可谓是一首以景写意的哲理诗。
总结(zǒngjié):
第9页/共14页
第十页,共14页。

传媒中职语文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18 KB
  • 时间20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