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丸与右归丸区别讲解.doc肾气丸与右归丸的区别讲解
肾气丸与右归丸的区别讲解
1 / 3
肾气丸与右归丸的区别讲解
肾气丸 :主治肾气不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或频数,舌质淡胖,尺脉沉细;及痰饮喘咳, 水肿脚气,消渴,久泄。现用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支气管哮喘等属于肾气不足者。
成分:干地黄 山药 山茱萸 茯苓 泽泻 丹皮 桂枝 附子 (炮 )
方中地黄、山茱萸补益肾阴而摄精气; 山药、茯苓健脾渗湿,泽泻泄肾中水邪;牡丹皮清肝胆相火;桂枝、附子温补命门真火。
右归丸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主治肾阳 不足,命门火衰,神疲气怯,畏寒肢冷,阳痿 遗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软, 小便自遗,肢节痹痛,周身浮肿;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虚寒, 饮食少进,或呕恶腹胀,或翻胃噎膈,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
成分;熟地黄 山药 山茱萸 枸杞子 菟丝子 鹿角胶 杜仲(盐炒)肉
桂 肉 归 附 子
本方由 10 味药组成。方中以附子、肉桂、鹿角胶为君药,温补肾阳,填精补髓。臣以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佐以菟丝子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当归补血养肝。诸药配合,共奏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之功。
金匮肾气丸平补肾气,以调整水液代谢为主
金匮肾气丸主要由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功效。
方中以干地黄八两为君,滋阴补肾;山药、山茱萸补肝脾而益精血,
加桂、附之辛热,四药为臣,助命门以温阳化气;茯苓、泽泻利水渗
湿泄浊,牡丹皮清热凉血, 三药为佐,寓泻于补,使邪去则补乃得力,
并防滋阴药之腻滞。
右归丸温补肾阳,以恢复藏精功能
右归丸最早载于张景岳先生的《景岳全书》,方中附子、肉桂、
鹿角胶培补肾中之元阳,温里祛寒,为君药。熟地黄、山茱萸、枸杞
子、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取 " 阴中求阳 " 之义,为臣
药。佐以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健腰膝;当归养血和血,与补肾之品
相配,以补养精血。
右归丸在《景岳全书》中应用广泛,在新方八阵中,张景岳先生
说它 " 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伤过度, 以致命门火衰,不能
生土,而为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反胃噎膈,或怯寒
畏冷,或脐腹多痛, 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或小水自遗,虚淋寒疝,
或寒侵溪谷而肢节痹痛, 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 总之,真阳不足者,
必神疲气怯或阳衰无子等证。
金匮肾气丸用干地黄为君,偏于平补,多用于治疗因 " 肾主水 " 功能失常而致的水液代谢方面的疾病; 而右归丸改生地为熟地, 又用大队补阳药,偏于温补,多用于治疗因 "肾主藏精 " 功能失常而致的生殖方面的疾病。
右归丸是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 “三泻 ”(茯苓、泽泻、丹皮)
肾气丸与右归丸区别讲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