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老舍和他的京味话剧.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老舍和他的京味话剧《茶馆》读《茶馆》有感专业: 汉语言文学学号:2010101519 摘要: 老舍原名舒庆春, 又名舒舍予。是当代京味话剧的创始人。《茶馆》以北京一个叫老裕泰的茶馆从兴旺到衰落的变化以及在这里进进出出的各类人物的命运变迁,涵括了从清末到抗战后达半个世纪的历史。关键词:老舍京味话剧《茶馆》中国当代文学《茶馆》是当代戏剧史上首屈一指的杰作, 也是老舍最优秀的戏剧作品。以一个老字号, 裕泰茶馆为背景,写了 20 世纪前 50 年中国的三个典型时代,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末,辛亥革命失败后军阀混战期的民国初年,以及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前得风俗的变迁,另一方面写了三个时代的共同特征,即民不聊生,政局混乱,是非不分,恶人得势,并呈越来越肆无忌惮之势。最后,让见谁都请安的王利发、耿直的常四爷、雄心勃勃的秦仲义,三个贯穿全剧始终的人物, 走投无路之下,撒纸钱,祭奠自己,为这三个时代的社会、制度,合唱了一曲葬歌,倾注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民族命运的沉思。一、老舍小传老舍,原名舒庆春天,字舍予,属狗,满族,属“八旗”里的“正红旗”。生于北京西城护国寺街小羊圈胡同。生于上世纪最末一年,死于一九六六年“文革”初起。老舍曾经说过,他真正的老师是母亲:“我之所以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 习惯是母亲传给的。”而另外一位人物刘大叔刘寿涛, 后来出家为僧的宗月大师, 却给老师的宗教情结,对佛教教义的领悟,拯世救民的人道主义年,以及作品中理想人物的设计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苦境给了他一副瘦弱的身体,但同时也给了他顽强坚韧的性格和勤劳务实的精神。这在他成为作家之后体现尤其能够体现出来。一家刊物曾这样记载到: 他独个儿住在……偏僻的院落里, 埋头写,写,写。一天到晚低着头,脑子都有些昏了。他常向朋友说多写一篇是一篇,炸弹落到头上,死也瞑目了。①( 此时正是抗日战争,条件十分艰苦) 。而他的多产正是他孜孜不倦的报偿。而长期生活在穷人杂居的小胡同里, 使他对城市贫民的生活非常熟悉, 尤其是对拉车的, 做各种小买卖的,艺人、妓女、耍手艺的、巡警、看坟的、小职员以及大杂院里半饥饿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们了如指掌。他对他们的惨状有着切身的体验,充满了深厚的同情。可以说老舍先生作品中的两个特点:悲剧倾向和幽默风格的形成,和他穷人出身的关系极密切。二、《茶馆》的京味老舍生在北京, 长在北京, 对北京的风情了如指掌, 一下笔, 无不吐露出北京风味儿。如在第一幕,在热气蒸腾、人声鼎沸、有人独坐、自斟自饮,有人摇头晃脑,拍板低唱,有人下棋,有人欣赏瓦罐里德蟋蟀;唐铁嘴拉着人算命,刘麻子贩卖人口,常四爷趾高气扬,目中无人;打群架的在这里说和了事, 卖儿卖女的苦不堪言; 而掌柜的王利发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 四方讨好, 八面玲珑, 以维持买卖。一副特定历史环境中的北京风俗画呈现在观众面前。另外浓郁的北京风情又是通过京味语言表现出来的。在第三幕中,王利发明师傅等几位熟人说: “哥儿们, 对不起啊, 茶钱先付!”明师傅说:“没错儿, 老哥哥!”王利发感叹:“唉!‘茶钱先付’, 说到都烫嘴!”茶馆历来先喝茶后付钱,此时迫不得已,先收钱。“烫嘴”这北方方言活脱脱地表现了王利发在熟人面前既不好意思又不得不如此的尴尬状态。三、《茶馆》的戏剧结构虽说老舍的话剧《茶馆》地点

老舍和他的京味话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gs3586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