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城市发展过程和特点摘要:新加坡作为一个仅有 700K ㎡的国家聚集新加坡了将近 500 万的人口,但是这并没有对它带来影响,新加坡的土地利用还是井井有条,交通从来不拥堵, 新加坡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的规划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战略性规划、总体规划、协调各机构间土地利用、实施政府土地售卖计划和日常的发展项目管制与审批等。从多个角度分析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特点,如可持续交通策略、城市发展形态、住房、经济发展、绿化、保护文化遗产等正文: 新加坡本是一个土地狭窄、资源匮乏的小岛,自 196 5 年独立以来,仅用 40 多年的时间,就建设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的花园城市,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成功的城市规划体系。一、机制----- 新加坡规划行政体系国家发展部规划法授权国家发展部部长行使与规划有关的各种职责,包括制定规划法的实施条例和细则、任命规划机构的主管官员、审批总体规划、受理规划上诉, 并可直接审批开发申请。市区重建局市区重建局全面负责发展规划、开发控制、旧区改造和历史古迹保护。市区重建局的最高行政主管是总规划师。专业人员的配置使新加坡能够更专业,更有远见的来规划城市, 总体规划委员会内阁中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部门有国家发展部、交通部、贸易与工业部、环境发展部、律政部等。为了有效协调和落实这些部门和法定机构的公共建设计划和用地需求设立了总体规划委员会。二、演变过程 1 、新加坡的规划挑战在纵 23km 、横 43km ,仅 700km2 的面积内,聚集新加坡了将近 500 万的人口。在没有腹地同时缺乏天然资源的情况下,新加坡在规划上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以有限的土地资源来满足多种类型用地的需求, 。在 20 世纪 60年代建国初期,有许多迫在眉睫的问题需要解决:市区中心人口过度拥挤,贫民区问题严重、住房及卫生设备难以满足人口的快速增长,高失业率,缺乏基础设施,交通拥挤等。因此,当时的政府方针与规划主要针对国家生存问题,着重于市区重建、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发展,以及大规模的公共住房计划。但同时也注重塑造优质生活环境,并在建国初期同步开展花园城市建设。在应对和解决建国初期的种种问题时,新加坡也由此逐渐发展出一套系统、全面的规划体系,为新加坡的成功转型奠定了基础。 2、城市规划体系新加坡城市规划的主要驱动力包括: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优质环境。在社会发展方面,为居民提供多种类型的住房,实现居者有其屋,建设和谐社区及培养社区凝聚力;在经济增长方面,通过优惠措施积极招商引资、推动工业化及产业提升,确保新加坡的竞争力;在塑造优质环境方面,强调环保规划与实施,广泛绿化并建设花园城市,确保舒适、清洁的居住与工作环境,平衡自然保留区、绿地与建设区的发展。 3 、多管齐下的商业发展。在商业发展规划方面,新加坡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在全岛各地提供活动中心,不但能避免城市中心过度拥挤, 也在全岛范围内提供就业机会和服务设施,减少对区的振兴(如规划发展的滨海湾计划) 有助于建设一个现代金融商贸中心,吸引国际企业和人才入住。工业方面,在这 40 年间,工业模式从早期发展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逐渐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方向转型,开辟了尖端科技工业。规划也同步配合,制定裕廊石化岛、新型的商务园并结合多所大学形成科技带。概念规划也预留土地为未来主要工业的增长服务。另外,工业用地图表 1 营口
新加坡城市发展道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