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永续发展城市一个.docx专题·视野
URBANHIGHLIGHTS·GLOBALPERSPECTIVE
新加坡:永续发展城市的一个范例
[新]周宇量梁宜文
摘?要:本文针对新加坡40年来高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历程,着重从产业与城市综合环境两个方面,探讨新加坡永续发展的重要观念与策略,以及相关的借鉴问
题。
关键词:永续发展城市? 产业?环境?城市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F29.
有效的应对措施,创造了独特的城市解决
引言
方案。当今全球范围内有效应对资源与环
境问题的要求日益迫切,而快速发展的亚
从1965年独立开始,新加坡用了不到
洲城市更需要共享城市问题的解决途径,
半个世纪的时间,从第三世界越入第一世
新加坡的“小国智慧”的相关性愈发体现
①
出来,值得作为一个范例认真探讨。
界的行列。在没有腹地,自然资源匮乏
的条件下,新加坡能够取得并保持工业化
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实现经济发达、环
一、高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历程
境友好、社会安定的全面发展,就在于坚
持走产业与环境并重、永续发展的道路。
新加坡的发展起点很低,资源条件
永续发展是新加坡基于自身条件的
限制与快速增长的要求,使新加坡政府坚
必然选择。经济是发展之首要,如果无法
定了以外向经济为主的发展方针,先打好
保持其持续增长,则无法确保就业、维持
基础,再不断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图谋
安定并提高生活质量,新加坡这个世界地
新的发展机会。同步进行的还有城市综合
图上的小红点就随时可能消失;而新加坡
环境的不断提升,兼顾生产与生活。从以
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预见了物质、社会环
下数次概念规划以及各阶段的战略调整
境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成功实施了一系列
中,可以看到产业与环境发展基本是同步
32 《城市观察》 2011年第1期
UrbanInsight 2011,
新加坡新模式研究
SINGAPORESTUDIES
②
新加坡1991年概念规划提出了“迈
进行的。
向一个卓越的热带城市”的发展愿景,城
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开国之初,采
市建设的重点也转向高附加值工业园、科
纳联合国专家的建议,舍弃附加值低的农
学院、商业园与物流园的建设,拓展现
业,选择走工业化的道路,力求尽快、最
有CBD并规划新滨海中心区以保持经济发
大限度地就业,确保社会安定无后顾之
展,提升并建设世界级的基础设施。期间
忧。开始的产业选择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劳
完成了机场与港口的扩建,以及裕廊化工
动密集型制造业,到
20世纪70年代成功地岛的填海工程。
向电子业和造船业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转
在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增加且要求
型,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高,而用地及资源先天不足的情形下,
新加坡1971概念规划有四个侧重,
必须慎用、善用资源,为生产与生活服
分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发展推进、
务。对策一是提高效率、解决拥堵,着手
中心区改造和世界级的中心区的建设筹
实施城市结构的升级,由分散组团向更职
划、落实“居者有其屋”政策的新镇公共
住平衡的多中心转化;对策二是建设并提
住宅建设。樟宜机场、丹戎巴葛港口、裕
升高质量的居住和休闲环境,以满足逐渐
廊工业区都是在此期间建设的。此版概念
富裕起来的国人对高质量环境的要求。
规划还确定了未来城市的基本框架,即围
1987年快速轨道交通的初通及拓展,淡滨
绕中心区,以交通廊道联系兼有居住和轻
尼中心区、滨水榜鹅新镇的建设(包括部
型工业功能的新镇,构成星座式结构。
分老镇组屋区的翻新)是此阶段进行的;
市中心的人口和产业逐步迁出,到
20世纪而向花园城市迈进的重要策略,是建立全
70年代初已有三分之一的国人居住在新镇
岛互联的绿色体系,提出远期千人
公
中。此阶段花园城市的建设,主要是广泛
顷公园绿地的指标。
的道路及基础设施构筑物绿化。
,优化系统
,完善结构
21世纪是知识密集、专注于创新和
20世纪80年代的新加坡已越入亚洲
研发的时代。为此新加坡政府加大研发投
新兴工业国家之列,居安思危的政府又
新加坡永续发展城市一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