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镇·乡龙泉街道【概况】2007 年, 龙泉街道发扬“争先快发展、富民创一流”的龙泉街道精神, 按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要求,紧紧扭住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和谐发展的主线,全力做好充分就业、招商促建、优化环境、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中心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街道总面积 51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亿元,同比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6147 元,同比净增500 元;财政工商税收完成 亿元, 同比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 32. 4 亿元,同比增长 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 亿元,同比增长 %;引进项目 17 个,到位资金 亿元。年末,全街道总人口 18 万人, 其中城市人口 16万人。【社区调整】2007 年10月,政府决定撤销百工堰村,新成立龙都等 4 个社区。具体为:将原广场社区、商业街社区所属的龙都南路以东、驿都大道、永安路以西、驿马河以南片区划出,成立龙都社区;将驿河社区、滨河社区、商业街社区文景路以东,建材路以南、公园路以西,驿马河以北片区划出,成立公园路社区;将原广场社区、长柏路社区广场路以南,长征北路、驿生路以东,龙柏路以西,星光东路以北片区划出,成立星光社区;撤销百工堰村建制,成立百工堰社区;将驿河社区康居兴苑、世外桃苑、交警大队片区,滨河社区东麓驿境、滨河菜市、区图书馆等单位划归百工堰社区。社区区域调整后, 商业街社区人口由 30005 人减少为 2180 1 人、广场社区人口由 22196 人减少为 1053 5 人、滨河花园社区人口由 22800 人减少为 15360 人、长柏路社区人口由 19883 人减少为13706 人。 2007 年,龙泉街道还辖有书房村、界牌村、顶佛寺村、平安村、聚和村、红咏社区村、驿都路社区、接龙社区、驿河社区、广场社区、商业街社区、保平社区、芦溪河社区、滨河花园社区、长柏路社区、平江路社区、万源路社区、明江路社区等 18个村、社区。【劳动就业】全年龙泉街道新增转移失地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 2149 人,城镇新增就业 2418 人,农民集中居住区失地农民新增就业 771 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 463 人,引导性培训 5506 人,完成街道年任务的 110% ,技能培训 2660 人,创业培训 251 人,培训困难党员 32人、就业 36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1248 人,再就业 122 4 人,就业率达 98% ,新建上海人才有限责任公司就业基地 1个,办理失业证 2317 本, 办理再就业优惠证 1545 本,办理农村劳动者进城务工登记证明 591 份,核实、上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 26257 人,为 150 6 人办理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13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率均达到 92% 以上, 14 个社区就业率达 90% 以上,街道就业率达 96% , 实现了充分就业的目标。【“两委”选举】11月,街道通过公推差额直选方式选出村、社区“两委班子”。11 月23日,各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和委员选举结束,共有 175 人参加选举,选出党(总)支委员 82 人,书记 22 人,其中男 17 人,女 5 人,原任书记继任的 18 人,新任的 4人,平均年龄 43岁。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 12 人,占书记总人数的 55% 。产业发展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 9人。 4名原居委会主任当选书记。2名大学生志愿者、1名驻村、社区帮扶队员进入社区两委班子。11月30日,村、居委会班子选举结束,选举产生村、居委会主任 22人,其中男 18人,女4人,有4个村(居)委会主任由党(总)支部书记兼任。【农业】农业科技突出的是在顶佛寺村试点葡萄栽培新模式。龙泉街道葡萄栽植一般以“井”字形搭架栽培为主。受地区夏季天气湿热多雨及架形本身不合理等原因的影响,采用这一架形的葡萄园通风透气差、易滋生病虫害、质量难提高。为解决这一难题,经过认真的考察研究,引进了新的“v”字形和“T”字形栽种模式, 并在顶佛寺村两户葡萄种植大户地里试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0月26 日~ 10 月29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龙泉驿区人民政府、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四川聚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信昊园南方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中国成都国际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在龙泉街道聚和(国际)果蔬交易中心举行。这届农业博览会是成都市首届农业博览会,展馆设有 657 个展位共 万千平方米,分为成果展示区、农产品展区和室外展场 3部分。其中,成果展示区主要展示全市发展现代农业和都市农业的成果,农产品展示区主要展示粮油、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等10大农业主导产业产品以及种子和生产资料等,室外展场则主要展示大型机械
龙泉街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