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周易和中国文化感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周易与中国文化”感悟篇——宇宙只是一个“实验环境”(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程管理 1201 班陈煜 1201600120 ) "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这句禅家之语似乎用在《周易》上别有一种意蕴。我没有过多的研究《周易》,从前一直觉得它和儒家思想一样令我觉得枯燥和费解,很少觉得它是那样玄乎其玄,命理之说,似乎就是有那么一种魅力,让即便是不远承认它的人也饶有兴致地想看透其中的玄机。总在人前说自己是无神论者,但是每每谈及鬼神时,却不觉有些发怵, 倒不是因为心虚,我总是用“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来安慰自己,其实我似乎更愿意承认孔子的“敬而远之”这一说。虽然,面对科学发展如此高深的今天,鬼神之说总是被许多科学界否认,但是,我愿意把它奉为一种信仰,就好像西方人认为上帝存在一样,我觉得将神灵作为一种信仰,那么为人处事就不会太过偏执和偏激,那些黑暗的事情也少有发生了。小时候,总是对于“喊魂”这招颇有疑惑,其实到今天还是觉得很是神奇,虽然这是在科学不发达的时候人们用来治愈久烧不退孩子的一种方法, 但是我并没有觉得在科学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有什么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和治愈真的需要“喊魂”的孩子。然而,对于课堂上面所说的在七周岁之前, 孩子无故哭泣, 30秒左右感觉没有脉搏的情形我也觉得很是疑惑,虽然,我曾经有过被“喊魂”的经历,我也依稀记得那个场景,然而其中的所以然我至今都没有知晓科学的解释。或者说,科学只是建立在一部分神灵之上的。医易同源,我很是喜欢这个词,对于中医我也有的浓厚兴趣,我绝对承认中国教育制度给予我的绝对是技术的灌输而非知识教育,于是让我很悲伤地与中医擦肩而过,但是我绝对相信中医的医理比西医来的更加彻底。最重要的是两者的初衷就有很大的差别,同样是“治病救人”这个词,中医偏重的是治病,而西医偏重的是救人。倒不是说西医有多少高尚,或者恰恰相反, 中医的医术是将病患在处于有病的时候就脱离苦海,而西医却是让病人承受的患病的痛苦在接受肉体进一步的折磨。在很多时候,中医看病才会真正做到“望”这个词,作为诊病四步之首,西医却总是很令人厌恶地来一句“哪里不舒服? ”亦或是更加令人深恶痛绝的来一句“生什么病了”多么讽刺。而在中医之中,医生做到的跟多的是疗养,没有仪器过多的伤害,却能从细微之初找到病根,而不是像西医那样,在晚期的时候宣布你还有多久可以生存。至于养身,我对于课堂上所述的需要午睡的那一点尤为赞同。从中学开始,学校就有午睡的要求,一年四季都有,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只是单纯觉得午睡对于女人来说可以延长寿命,但是我并不知道是因为阴阳的平衡问题。而对于《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这本书,由于图书馆并没有藏书,但是根据百度百科的资料,我感觉李卫东博士的观念跟我的理念有十分相似的地方,但是对于到底幕后是什么,我和李博士的观点有些出入。当然,我无法质疑李博士根据自己多年以来的实验和观察以及多方研究的调查结果,但是,我觉得任何在最后令世人叹服的理论不是因为它本事是他的创造者用了多少心血研究的结果,而只是,上天注定是这个人诠释这个谜团。就想有时候灵感会突然在不知不觉乍现, 不否认本来就已经积蓄了拥有灵感的潜能,可是没有命中注定,任然默默无闻。我坚信这个世界上在某一领域做出许多研究却至死无名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因为这是天注定,或者说,我们的创造者注定了。换个方向想一下,如果说,我们的创造

周易和中国文化感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51170929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