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双墩遗址.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双墩遗址●“双墩文化”的发现表明,早在 7000 多年前,淮河中游地区就已显露出早期文明的曙光,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和中国文字起源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只有筹措到发掘资金,让双墩文化遗址完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双墩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发现 11月 13日,“双墩文化”作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被正式提出,这是 30 多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在实地考察安徽蚌埠市双墩遗址,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后得出的结论。专家们认为, 双墩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距今约 7000 年左右, 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这一结论为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多元化一体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样一个学说———淮河流域与黄河、长江流域一样, 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期文明的曙光安徽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北, 有一个高出地面约 5 米的土堆, 远远看去没什么特别,如果没有一旁竖立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没有人会想到这就是双墩遗址的所在地。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红烧土块建筑遗存、动物骨骼, 以及螺蚌壳等, 种类繁多, 既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也有大批刻画符号和泥塑艺术品。经过专业仪器的检测,证实了这些出土文物距今已有 7000 年左右的历史。现在, 双墩遗址出土的文物已被完好地保存在蚌埠市区的博物馆。“我们发现文物的地方其实是先民们的垃圾场。”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这样解释一些文物的残缺不全。面对 7000 年前的一块块小瓦片,到博物馆参观的人们在惊奇之余,更多的是感叹。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 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在所有的文物里面,一个小孩拳头大小的陶塑人头像最引人注目,据专家介绍,这个头像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头像塑造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个蚌埠先民的形象,面部有对称的 5 点装饰图案,塑造手法粗犷、简练,写实中有夸张,风格神奇怪异,很有原始艺术的趣味和神秘感。在头像的额头正中有一同心圆纹饰,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先民就创造了划圆的简单工具和方法,并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运用。把纹饰、雕塑用于陶塑中,把雕塑形体和装饰纹样巧妙地结合起来, 大方古朴,给人美的享受,说明古双墩人的陶塑艺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双墩出土的遗物展示了 7000 年前先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正如北京大学考古专家李伯谦教授所说:“双墩文化的发现表明, 早在 7000 多年前, 淮河中游地区就已显露出早期文明的曙光,填补了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中期史前文化的空白,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和中国文字起源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 600 多件刻画符号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多数刻画有符号、图画,或者含有符号的组合图画。中方米的双墩遗址, 一下子出现 600 多件刻画符号是不可想象的,这在世界古代文明研究中极其罕见,刻画符号对于文字起源方面的探索有积极意义。”符号基本上都刻画在陶碗的圈足内,仅有少数符号刻画在碗的腹部或其他器物的不同部位,其中有大量逼真的象形动物刻画符号,以鱼纹、猪纹为多,还有鹿、蚕、鸟、虫。蚌埠市博物馆研究员徐大立说,经过研究,发现一种“四叶花”的形象

双墩遗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