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聂墩遗址考古发掘
东聂墩遗址位于我市瓦窑镇瓦窑中学西约700米处。上世纪60年代,南京博物院考古人员调查发现,当时为高出地表4米墩状高台地,地表散布遗物丰富,可见夹沙鬲足、甗足、鬲口、盆口、罐口及腹片、草拌泥红烧土块等,器表多饰绳纹,少量附加堆纹。因此,认定此处是西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
现在遗址呈中间高、四周低的慢坡状。墩心今高出周围约2-3米,遗址东部边缘被现代水渠破坏,东部种植杨树,西部为麦田。调查得知,遗址西侧曾存在一条小河,呈东北—西南流向,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村民填平转变为稻田。多年来,因农业生产、种植树木等原因使得遗址遭受严重侵蚀,近年来又被不法分子视为古墓葬而屡遭盗掘。为此文物部门上报江苏省文物局,并经国家文物局同意,对聂墩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工作由徐州博物馆、###市博物馆联合承担。
考古钻探表明,该遗址面积现存约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发掘之初布探方四座,随着遗迹不断出现,发掘区逐渐扩大,共布方11座,其中10×10㎡规格探方10座,10×5㎡规格探方1座,实际揭露面积约900平方米。此次发掘共发现汉代墓葬46座,其中竖穴土坑墓45座,砖室墓1座。因历年耕作,封土皆已不存,部分被盗扰,墓口多被现代树坑打破。
墓圹平面多呈长方形,—,—,无墓道,极少数可见二层台,仅见于M12墓深差别大,—,—。浅者如M4、、,深者如M17、M22,,为该墓群中少见之例。
此次发掘墓主骨架多保存较差,骨质粉化现象较多见。一般头骨与下肢骨保存较多,上肢与躯干部分保存较少。葬式以仰身直肢为主,少数葬式不明。对其中人骨保存较好的10座墓葬鉴定后,发现墓主主要为青壮年。墓主身高可辨的7座墓葬统计显示,。
墓室内多置一棺一椁,少数单棺无椁。棺椁皆为长方形,部分椁室转角略有斜状突出,或为卯榫结构残痕,椁室地板延伸于侧壁之外。棺长多在2米左右,,,宽约1米,少数墓葬棺椁痕迹保存较好,椁壁、椁底板清晰可见,如M2、M3、M5、M9、M11等。
M5开口照片
M5清理结束照片
以M5为例。M5位于T0405北部,被西侧的M4打破,处于今墩心的北侧,规模中等,墓向205度,时代为东汉早期。平面呈长方形,,—,—,墓主骨架朽坏,头骨与部分上肢残存,骨质粉化;仰身直肢、面向东,成年,性别与具体年龄不明;墓室中置一棺一椁,棺室位于椁室东部,西侧空隙作为边厢,放置随葬品。椁室长约2米,宽约1米,,。棺室内外共出土随葬品32件(组)。
此次汉代墓葬清理出土各类随葬器物350余件(组),以陶器为主,另有铜器、铁器、石器、漆器等。陶器多为泥质灰陶,器型有鼎、盒、壶、钫、罐、仓、囷、井、磨、盘、灶等。其中以罐、壶居多,铜器主要为铜镜、铜带钩、铜印、铜钱等,铁器主要以铁剑为主。
彩
##东聂墩遗址考古发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