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平顶山古墓群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总结.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平顶山古墓群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总结
木垒位于东天山北麓,是沟通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准噶尔盆地、蒙古高原、将军戈壁的交通枢纽地带。除了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还拥有丰沛的天山来水和广大的山地草场,尤其以平顶山丘陵地带为代表的广大丘陵山是古代东天山一代不可多得的优良草原。
平顶山古墓群遗址A区1号大墓鸟瞰
平顶山古墓群遗址A区墓葬卫星影像图
木垒河河谷天山前山直至河口均为丘陵地带,河岸以西是南北约8-10公里,东西越30-40公里的广阔而又低缓的丘陵山地。县城西南部这块木垒河西岸广阔的平顶丘陵山区,分布总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属于木垒县照壁山乡和雀仁乡等乡镇的夏季共用牧场。2014年4-5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队、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与木垒县文物局合作组队开展了木垒河口西岸平顶丘陵地带古代各类文化遗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与考古物探工作。确定2015年以平顶山古代墓葬群为主动进行学术性考古工作主要目标。
木垒县平顶山墓群位于照壁山乡平顶山村东南方圆10多平方公里的山地丘陵中。共分布有6处古代墓葬遗址群,年代大约为青铜时代中晚期。性质初步判断为天山塞人游牧文化墓葬与祭祀遗址。2015年经新疆文物局审核同意并报国家局批准颁发证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于6月8号进入木垒县开展考古工作。
平顶山古墓葬环境位置等高线图
正式考古发掘工作于6中旬顺利进行,已经完成以及目前正在进行考古发掘的为A、B、D三区。A区名叫营盘梁(西梁)因1号大墓形似古代营盘得名。共6座圆形土墩墓,现存封堆均大略呈圆形,由黄土夹大量石块构成。据当地村民讲,墓葬封土堆外围原均有大石垒砌,后被村民搬移作为建材使用。以M1为中心其余5座墓葬呈矩形分布,M1直径约70米,高7~9米。墓葬封土中部塌陷呈漏斗状,深约4米;封土边缘有凹槽,宽约5米,,其余5座墓葬直径均20-30米左右,大小不等,残高1~。2号墓葬已完成考古发掘考古发掘工作,出土文物以骨质马具和骨质格里芬饰件最为精彩,殉马、随葬箭镞和马具等情况表明其为典型塞人文化。遗址最重要的遗迹现象也已原地复原展示;1号大型墓葬完成了地表土层的考古清理,揭露出来的遗迹现象极为壮观重要。下一步工作,需要木垒县委政府协同新疆文物局、国家文物就重要大型遗址发掘的保护与展示达成具体具体考古与大型遗址保护,以及旅游协同的工作意向。
A区2号墓葬出土的彩陶罐
A区2号墓葬出土的精美马具
B区位于A区以东约1公里外的山梁上,俗称东梁,为石堆墓藏与祭祀遗址已有编号1_7。目前已进行考古发掘的计有1、2、5号石堆遗址。其中1号遗址为13连堆,反映天山草原青铜时代数字7崇拜文化,此类典型草原文化遗址为亚欧大陆首次发现。
B区1号墓葬塞人数字“7”崇拜石堆遗迹
B区11号墓葬出土塞人殉葬马坑及巨形石叶
B区2号墓葬出土塞人金耳环
D区位于A区正南约3公里外的山梁上,俗称南梁,地表遗迹现象为浅石堆遗址。在清理一座早期塞人石冢遗址时,于地表之下连续发现二次葬小型石棺墓、小型石圈墓以及石堆祭坛等多类型遗迹现象。目前考古发掘工作以南梁为主仍然在进行中,已有相当数量与A、B区文化性质年代接近或年代更早的文物出土,同时也发现许多非常重要的古代草原文化现象。今年开展考古工作的三个遗址区均有非常典型

平顶山古墓群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zhencai0920
  • 文件大小760 KB
  • 时间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