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小说 1、( 2011 · 浙江金华、丽水市) 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完成 9— 13题。( 14 分) 弱种子也要发芽刘克升开阔、坦荡的田野里, 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 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这时, 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 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 感到非常新鲜, 拽着父亲停了下来, 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不一会儿, 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 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 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 沉默了起来。半晌, 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 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 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 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 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 ……所以, 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 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 你去告诉你儿子, 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 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 快步回到儿子身边, 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 触动了农民的心事, 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 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 其貌不扬的它们, 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 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 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 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 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 去最好的医院, 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 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9 .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2 分) ⑴议种瘪种⑵给儿新生 10. 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 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 分) ⑴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 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 触动了农民的心事, 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 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11 .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3 分) 12. 美国作家海伦· 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2 分) 13 .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3 分) 2.( 2011 · 浙江省舟山、嘉兴市)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14 题。(一)杂志风波( 16 分) 楼下的郝奶奶拿着一本杂志站在门口:“这是你订的吗? ”我一看, 正是我订的那本《诗刊》, 高兴地说:“是我订的, 谢谢您了! 这杂志怎么跑您那去了? ”郝奶奶审视着我,把手缩了回去说:“这杂志放进我邮箱里了,我看上面写的地址是你家。不过, 我觉得是不是弄错了,你一个卖菜的订它干什么? ”我不好意思道:“郝奶奶,杂志确实是我订的,没事乱翻翻。”说完又去接。然而郝奶奶仍没有要给我的意思, 继续问:“那你邮箱里是不是有一本《家庭》?那是我订的。”“没有。”郝奶奶仍似信非信的样子:“那我的那本《家庭》哪去了?按理儿,你的放到我的邮箱里, 我的也应当放在你的邮箱里了!”说完见客厅的桌子上放着几本书, 便颤巍巍地走进来, 侦探般一本本翻起来。结果当然没有, 于是郝奶奶很是失望地说:“怪了, 怎么会没有呢? ”“您别急,郝奶奶,说不准现在正在路上呢,明天就到了。”我安慰道。“不可能,以往这个时候早就到了!”见郝奶奶正探头探脑地觊觎我的卧室,我强忍着火气说:“郝奶奶,您老慢走!”送走郝奶奶,我难过得要哭了。第二天,我刚进家门,郝奶奶又来追问。我真诚地说:“郝奶奶,明天您不要上来了, 如果有我一定会给您老送去的。”郝奶奶没吱声,扶着楼梯一点点挪下楼去了。第
小说阅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