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纪录片帝陵·汉元帝渭陵解说词.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优选
"帝陵·汉元帝渭陵"讲解词
在省市周陵镇,矗立着一座高大的西汉帝陵,今天,这座陵墓的封土顶部已经塌陷,不复当年的。这座帝陵的主人曾被父亲预言,将会断送汉家社稷,他终究遇到了怎么样难解的症结,历史永远令人着迷,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座帝陵附近找不到任何陵邑存在过的痕迹。汉高祖邦煞费苦心经营的陵邑制度为什么在一百多年后却被废止了呢?让我们拨开迷雾,复原这座帝陵的本来面目,复原那段纷扰颓唐的历史……
公元前49年,汉宣帝询驾崩,西汉王朝迎来第八位皇帝-奭,早在做太子时,奭便倾心于儒教,如今他终于有时机实践他的政治理想。在奭看来,大汉王朝在儒政的教化下必将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然而,谁会想到,随着汉宣帝一同远去的,竟然是属于整个西汉王朝的黄金时代。
先帝大行,新君即位,奭端坐在未央宫大殿的龙椅上,父亲和母亲的形象长久地在他脑海中回荡。奭是汉宣帝的长子,宣帝少年时流落民间,与许平君结为夫妻,生下奭,八岁时,奭被册立为太子。与雄才大概的父亲不同,奭热爱儒家经典,他曾向父亲谏言,建议多用儒生,却遭到斥责。汉宣帝对太子说:"汉朝的制度本就是霸道与王道并用,怎么能只用儒教呢?庸俗的儒生,不明时事,又怎能委以重任呢?〞〔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汉书·元帝纪"〕
汉宣帝询所说的霸王道杂之的制度,就是汉武帝时期确立的治国方略,事实证明,这一方略行之有效,此后历代王朝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汉家制度,奭不能领会其精华,反与儒生过从甚密,令询十分忧虑,甚至发出了乱我家者,太子也的感慨与预言。霸王道杂之,代表了自汉武帝以来的,西汉根本国策;霸道,就是用法家手段,匡正国家,约束臣民;而王道,那么是以儒家理念,推行德政,教化天下。在武帝、昭帝、宣帝三朝的近百年时间里,以霸道为主、王道为辅的政策行之有效,塑造了汉武盛世和昭宣中兴两段黄金时代。
. .
-优选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六经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在历史上,武帝时期,并没有真正提出独尊儒术,但儒学的地位确实得到了提高,至宣帝朝,儒家思想已经成为霸道的有效补充和辅助力量,事实上,汉宣帝眼中的儒学,并非一无是处,儒家思想,有着丰富的为政理念,能为国家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其所倡导的大一统观念,更是国家繁荣稳定和久安的基石。可见,汉宣帝看重的,是那胸怀天下心系国家的真正的大儒,于是指定名儒萧望之和周堪担任太子的教师。
萧望之与周堪主要为奭教

纪录片帝陵·汉元帝渭陵解说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982835315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