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衡水文玩史话.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衡水文玩史话衡水古处冀、兖、青三州犬牙交错边界, 是古黄河流经之地, 上古时期就留下了有易氏、有穷氏等部落先民的足迹, 在这片贫瘠的土地孕育了辉煌的文明――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时期在衡水市域内就出现过饶、昌、武罗、武城、扶柳、观津、武遂、棘津、蓨等城邑聚落, 我们脚下的黄土曾是黄河中下游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细数衡水的文玩产业的根源,和名满天下的北京琉璃厂古旧书业颇有瓜葛。民俗学家张涵锐先生在《北京琉璃厂书肆逸乘》载道“琉璃厂书肆。自前清乾嘉以来,多系江西人经营。相传最初有某氏,来京会试不第,在此设肆,自撰八股文试贴诗,镌版出售,借此谋生, 后来者以同乡关系,亦多仿此而行,遂成一集团,至清末科举废除, 此集团亦无形涣散。代之而兴者,以河北省南宫冀县等处人为多;盖彼此引荐子侄, 岁由乡间入城谋生者也。古董字画业, 则以北直深县人为最多云。”从前人所拓北直文昌会馆之碑文, 可知自清咸同年间, 衡水一带在琉璃厂从事古旧书经营的人员已初具规模, 至光绪中叶远胜“江西帮”而代之。“北直书行在会已故诸公”碑文共列三秩,第一秩八十四人, 衡水籍人士四十八人, 第二秩七十八人, 衡水籍人士四十八人; 第三秩七十八人, 衡水籍人士四十三人。通学斋主孙殿起先生的《琉璃厂书肆三记》收录上溯道咸年间,下至 1946 年这一时期在琉璃厂开设书业店铺计三百单五处,而由冀县、枣强、阜城、景县等衡水籍人士开办的共一百六十四处。其《贩书传薪记》中载到当时琉璃厂以经营古玩字画为主的店铺共一百四十六处, , 衡水籍人开设的有六十处, 其中知名的古玩店如孙虞臣开的“茹古斋”、萧虎臣和杨伯衡开的“博韫斋”等。而以书画装裱业为主的店铺共十九处, 衡水籍人士开设的有十一处。上述资料, 记录了当年琉璃厂从业人员中衡水籍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这种深远的文化底蕴对于今天衡水古玩市场的形成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时琉璃厂有“衡水街”之称。然细考真正衡水县籍的人士并不很多, 时衡水专区未建, 衡水县明属深州, 清归冀州, 不应出现于今相符的此称。究其原委,“衡水街”语出“衡水帮”, 著名京俗研究专家叶祖孚先生在《琉璃厂的三种古玩铺》有所叙述: “··· 论古斋是河北衡水人开设的, 人们叫这类铺子为“衡水帮”。同治元年(公元 1862 年)衡水人萧秉彝来北京琉璃厂开设了论古斋和信远斋两座古玩铺。先是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 萧家有人( 名不详) 在琉璃厂卖茶, 供应过往行人。后来有人给他传授了宫廷制作酸梅汤的秘方, 到琉璃厂来逛书店、古玩铺的人也把喝萧家酸梅汤当成了一种消暑习惯。道光年间, 萧家靠卖酸梅汤和果脯发了财, 原本想让儿子萧秉彝攻读诗书,以猎取功名,但萧秉彝不爱念书,考试时名落孙山, 于是他就用经营卖酸梅汤的信远斋所赚来的钱买了很多书画, 在信远斋的对门另租了一间房挂了出去, 起名“论古斋藏画处”, 供人们欣赏和选购。从此, 萧家就开起了两个店铺——论古斋和信远斋。还另有一个说法是, 萧家先开设了论古斋, 赚了钱以后又买下了对门信远斋的门脸。论古斋在琉璃厂经营了八十年, 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即公元 1942 年关张。信远斋一直经营至今。从前,信远斋在夏季每天只卖两缸按照宫廷秘方制作的酸梅汤。酸梅汤从半夜里就放在绿桶里冰镇着, 上午十时才盛放在两口青花瓷的缸里, 抬出来售卖,

衡水文玩史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