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爱满人间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 、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教学过程 1、导入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1)听一遍范唱录音。(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大多学生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 ,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3-#5" 处#5的音准。(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因学生已经会唱,所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6)二声部合唱,最好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欣赏歌曲(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2 )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 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 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3)复听。(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4、小结这节课开始我们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这句歌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2、欣赏合唱《欢乐颂》 3、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 2、初步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3、初步熟悉《欢乐颂》的音调,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1)介绍歌曲《爱的奉献》诞生的背景,听一遍范唱录音。(2 )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其中穿插朗读歌词,并注意第一段歌词中的四个排比句。(3)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注意"啊"的时值(应是 6拍), 教师可用指挥动作提示。还应注意该乐段上、下两句是平行结构。大多相同,只是在"美好的人间"处有所不同,要作多次对比示范,防止学生混淆。(4)学唱尾声部分应用指挥动作提示节拍。(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歌曲划分乐段,并按教科书要求设计初两个乐段的强弱变化并提示两个乐段的情绪要求。(6)连起来唱几遍,可分别有几位学生来领唱和指挥。 2、欣赏歌曲(1)介绍“乐圣”贝多芬。(2)《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拥抱起来、团结起来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3)欣赏合唱《欢乐颂》。(4)学生学唱第一声部的歌谱。(5)复听。 3、器乐演奏(1)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的主旋律。(2)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的第二声部旋律。(3)二部合奏。(4)二部合奏配上打击乐器,教师或学生指挥。 4、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唱了《爱的奉献》,初步了解了"乐圣" 贝多芬。有关贝多芬的故事还有很多,他的作品也很多,请们在课外收集一些材料和音响,举办一次" 走近贝多芬"的主题欣赏会。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欢乐颂》 2、集体舞《歌声与微笑》教学目标 1、能准确、和谐地演唱二部合唱《欢乐颂》,并能背唱第一声部。 2、在分小组合作创编集体舞的过程中,发挥大多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3、在学跳集体舞的过程中秩序井然、大方活泼、热情参与。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1)学唱《欢乐颂》的第一声部歌谱及歌词。(2)学唱《欢乐颂》的第二声部歌谱及歌词。(3)二声部合唱。(4)大部分学生演唱,小部分学生用课堂乐器作伴奏(可相互交换几次)。(5)背唱《欢乐颂》,教师指挥,用录音带伴奏。 2、集体舞(1)教师提出分小组创编集体舞的要求,即动作要简单易学、舒展大方、富有节奏感,也可以适当编一些双人的动作(可参考教材上的照片。每个组可以只编1-2 个动作。要求人人参与,不要只靠个别骨干来创编,其他人旁观。(2)分小组创编集体舞动作。(3)各小组汇报表演。(4 )教师将各组最优秀的动作集中起来,加以组合或略加改编,组成集体舞的基本动作。(5)随《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同学学习集体舞的基本动作。(6)部分舞蹈好的学生,随音乐完整地跳集体舞的基本动作。(7)全体学生一起跳集体舞。 3、小结我们在自己的乐队伴奏下,演唱了《欢乐颂》,还创编了集体舞《歌声与微笑》,可
音乐教案六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